唐代科举术语.doc

唐代科举术语.doc

ID:57738079

大小:1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2

唐代科举术语.doc_第1页
唐代科举术语.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唐代科举术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0036严政08中文一班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取解: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祖宗故事:命官鏁厅,举进士者,先所属选官考试所业,通者方听取解。”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下》:“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

2、用之又何宽也。”随计:语本《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行﹐后遂以“随计”指举子赴试。夏课:1.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唐韩偓《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下》

3、:“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贽谒,公开卷阅其文十馀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  2.泛指举业。清林则徐《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睹兹夏课之勤,见猎依然心喜。”参阅唐李淖《秦中岁时记》、宋钱易《南部新书》乙。行卷:古代科举习俗。唐代,科举中的礼部试不糊名,糊名但用于考中后在吏部的释褐试。因此,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

4、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点额:1.谓跳龙门的鲤鱼头额触撞石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后因以“点额”指仕途失意或应试落第。参看龙门点额。  2.以笔点头额,吉祥之兆。事本《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为王,梦人以笔点己额。旦以告馆客王昙哲曰:‘吾其退乎?’

5、昙哲再拜贺曰:‘王上加点,便成主字,乃当进也。’”同年:指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探花:“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