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

ID:57740688

大小:444.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_第1页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_第2页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_第3页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6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09No.6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6—0400—04SECI框架下的多层次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周劲波,黄胜(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转化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提出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知识转化的起点、终点和周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SECI框架下以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为目的的层级间知识转化和基于个体学习和组

2、织学习的组织间知识转化,并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SECI模型;知识转化;多层次中图分类号:G302文献标识码:A无论是从事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是践行知识管主体、组织、隐性知识受体三者在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行理理论的企业经理,都认为知识转化跟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为角度出发,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和知识创新并列为知识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四大问题之一。知型”。梁启华等(2006)通过引入心理契约和粘滞知识的有识转化是指知识在不同的载体之间和不同特征的知识分类之关理论,提出了

3、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默会知识转化与共享管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在英国生物理框架㈩。学家、哲学家波兰尼关于知识划分⋯,即将知识分为明晰知知识管理是近10年才出现的一个研究领域,而知识转化识和默会知识的基础上,于1991年提出了被学术界广为接受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得到更多的关注。虽然野中郁次的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以及为知识转化过程提供支持的四种郎的SECI模型对组织内知识转化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该模“场”(Ba)。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没有从知识主体的角度论述知识的近年来,我围理论界

4、和实业界对企业知识转化问题研究转化,并且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未考虑到外部甚多,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环境的影响等。后来,有学者针对上述SECI模型中存在的缺第一,侧重于知识转化理沦的研究,包括对知识转化模陷,扩展和改进了野中教授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尽管型的介绍、评价和扩展与改进。马捷等(2005)对国内外学如此,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对改进和扩展后的组织知识转化模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几种典型的知识转化模型如SECI模型、型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知识链模型、知识发酵模型和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等

5、进行介绍l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和分析,根据环境适应性、人类思维图式、知识属性和转化维度建立了知识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比本文从哲学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即从存在论和认识论较和评价J。耿新等(2003)以SECI模型为基础,同时考的角度对知识加以分类。存在论认为知识主要存在于个体和虑到外部环境力量,对此前的知识转化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组织这两个层次的主体中,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提出了知}只转化的IDE—SECI模型。此外,还有学者将外可以存在于个体和组织中;认识论认为知识可以区分为隐性部

6、知识和内部知识、个体知i_}{和组织知识这两种新的知识分知识和显性知识,无论是个体知识还是组织知识都可以区分类方法引入SECI模型,在SEC1框架下探讨了不同组织和层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我们根据知识的这两个维度(存在级间知识的转化。论和认识论),从而组合成四种知识类型:个体隐性知识、第二,侧重于知识转化实践的研究,主要包括知识转化个体显性知识、组织隐性知识和组织显性知识。个体显性知的障碍分析和实现策略。SECI知识转化过程对于企业的影响i只是可以“言传”的关于个人的技术、技巧和处世方法;个具体体现在知

7、识转化不仅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和人文资源,体隐性知识则是只能“意会”的个人技能、信念和处世态而且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朱度;组织显性知识有两层含义:一是非人格化的组织规方伟等(2006)在企业层面从技术原体、技术受体、关系因章、制度、流程和技术等,二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显性素和转移行为四个方面对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进行J分知识;组织隐性知识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群体协作能力和组析”。刘红勤(2004)针对企业知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织的心智模式、价值观和共同愿景,二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

8、碍,从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和建立学习组织两个方面卡勾筑的隐性知识如难以表述的技能、决窍、经验等。了知识转化的实现策略。本文进一步指出,个体隐性知识、个体显性知识、组织第三,侧重于学科交叉的研究。一些主流学科和边缘学隐性知识和组织显性知识是知识的四种基本类型。事实上,科如物理学,信息科学,心理学和生态学等也逐步融入到知其它学者对知识所作的分类都可以归结为上述四种知识类型。识转化的研究领域,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例如,郭睦庚(2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