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

ID:57741899

大小:238.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吴树勤: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文章编号:1000—7695(2011)03—0159一【)3d一~一一o(~一三一e堇一~一;m一y一_~一~一.亳g一~一脚一m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吴树勤(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有助于在招聘高校教师时对其所需要具备的各胜任特征的总体考察,尤其是职业个性和求职动机等深层次特征的考察。各胜任指标是有不同的权重的,因此,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析,是建构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前提。应用实例评估的结果表明,所建立

2、的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评价模型是可操作的关键词: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层次分析法m洲一∞m邶m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TheApplicationofAHPinConstructionofCompetencyModelforUnive一rsity一RecruitmentWUShuqin(SchoolofPublicManagement,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Techno一logy一,一Yan一tai~26400山~5,China)一我国高校往往以学历、专业、毕业院校等做为教炼了绩效优秀人员所应具备的核心素

3、质,因而研究师招聘的主要依据,而对教师所具有的职业个性和求结果能更科学客观地测评研究对象的素质。职动机等深层次特征注重不够,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国内外学者舞对于高校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有大量法,无法做到“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本文把胜任的研究。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和长期高校工作的经验,力模型引入高校教师招聘考核,建构高校教师招聘的我们将高校教师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胜任特征进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应聘者的综行整理和分类。我们把一级指标确定为4个,分别合素质进行科学测评,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是: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个性、求职动机。便为高校教师

4、招聘提供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其中,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属于表层部分素质;职业个性和求职动机属于深层部分素质。我们进一步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招聘评价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分,获得二级指标,具体列表如设计下(表1):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表1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1973年在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首次提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胜任力”理论。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知识素质学科专业知识(CI1)基础综合知识(C12)最终学历(C13)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B1毕业院校(C14)其它生活常识

5、(C15)次特征。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能力素质语言表达能力(C21)教学启发能力(C22)科研创新能力B2(C23)终身学习能力(C24)团队合作能力‘C23)士提出胜任力的基本模型——素质冰山模型,他们职业个性责任心(C31)自信心(C32)包容心(C33)灵活性(C34)认为,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这些个人表层素质而言,B感染力(C35)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价值观等个人深层求职动机热爱教学(C41)成就动机(CA2)服务意识(C43)创新意素质才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与B4识(C44)价值取向(C45)传统的人力资

6、源评价分析方法相比,胜任力模型提收稿日期:2010—07—23。修回日期:2010—09—25160吴树勤: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模型建构中的应用我们将高校教师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胜任特征2高校教师招聘胜任力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的一级指标确定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个性高校教师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招聘过程中对和求职动机,比较这四个指标与被评价者联系的紧应聘者定性考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胜任力模型密程度,构成相应的判断矩阵A。A=建立的目的是量化考核。为了减小指标的确定和分11/21/21/3值的给定所具有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运用层次211/31

7、/2分析法,即AHP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考核有机结,计算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权重,231l/2合,确立各胜任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高校教322l师招聘胜任力评价模型:W】=0.120,W2=0.170,W3=0.294,W4:0.416,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萨迪教授(A.分别代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职业个性和求职动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实用的机在高校教师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胜任力评价体系一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级指标中所占权重。一致性检验如下:kmax=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决策者对每一层次各元素之4.08

8、9,CI=0.030,由n=4,查表得R,:0.90。CR间的相互重要性给出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C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