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

ID:57750113

大小:2.37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_第1页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_第2页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_第3页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_第4页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4卷第9期2014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ERIODICALOF0CEANUNIVERSITYOFCHINA44(9):046~052Sept.,2014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孙远远,昝肖肖,徐宾铎,任一平“(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要:根据2011年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的群体结构、体长一体重关系、生长、死亡和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44~29

2、2mm,优势体长组为54~74IYlrn,平均体长为88rnlTl;体重范围为0.35~574.3g,优势体重组为<10g,平均体重为17.94g;体长一体重关系为W=4.23×10_6L3。31(R2一O.9786,卵一1514)。应用FiSAT1I软件中的ELEFAN工方法估算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和to分别为328mm、0.36a1和一o.43a;应用FiSAT软件中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求得总死亡系数Z为2.06,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0.62和1.44,开发

3、率E为0.70。Beverton-Hoh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分析表明,在现行捕捞死亡系数F—1.44、Y0/R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83a。现阶段大泷六线鱼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考虑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和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建议将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最适开捕规格定为体长191mm。关键词:大泷六线鱼;生长;死亡;体长频率分析法;海州湾中图法分类号:$93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174(2014)09—046—07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又称欧氏六线鱼,本

4、地俗称黄鱼,属鲇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亚目(Hexagrammoidei)、六线鱼科(Hexagram—moidae)、六线鱼属(Hexagrammos),为近海冷温性底层岩礁鱼类,主要产自黄、渤海沿岸,也见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远东诸海11]。大泷六线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常被底拖网和张网捕获,也是休闲渔业的主要垂钓对象。海州湾濒临黄海,为开敞海湾,位于江苏省与山东省交界沿岸,北起山东省日照市岚山镇的佛手咀(35。05’55”N,119。21753”E),南至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区

5、的高公岛(34。45725”N,119。29’45”E),岸线长86.81km[2]。历史上,海州湾渔场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1980年代捕捞量达5万t,渔业地位十分重要[3]。2011年海州湾底拖网调查显示,大泷六线鱼为该海域的主要经济鱼种,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97%。国内有关大泷六线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发育[4‘5]、性腺发育[61]、食性[8。9]和苗种生产[103等方面。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估算大泷六线鱼的生长、死亡参数,从而评估其资源的利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叶青[11]和

6、冯昭信等[12]分别通过鉴定耳石和鳞片的方法研究了青岛近海和大连海域大泷六线鱼的年龄和生长,但由于所用样本来自1980年代,年代较久远,且二者均未对大泷六线鱼的死亡进行研究,因而不能直接用于海州湾大泷六线鱼的资源管理。本文利用2011年海州湾及邻近海域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及2012年5和9月的补充调查数据,研究大泷六线鱼的群体结构组成、体长一体重关系和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讨论了其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建立了最适开捕规格,以期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大泷六线

7、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大泷六线鱼样品主要来自2011年3、5、7、9和12月共5个航次的海州湾及邻近海域(119。207E~121。107E,34。207N~35。407N)(见图1)底拖网调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13

8、:全海域以每经度10’、纬度10,为一个采样点共设置76个站位,然后根据水深、底质特征和纬度方向等因素分为5个区域A、B、C、D和E(见图1),在每个区域内按固定比例随机设置调查站位。各航次均选取24个调查站位(7月份除外)。调查船为220kW底拖网

9、单拖渔船,拖速约为2~3kn,每站位平均拖网时间为60min。采样设备为底层拖网,*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5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022001;201262004)资助收稿日期:2013—09—26;修订日期:2014—01—10作者简介:孙远远(1989一),女,硕士生。E—mail:sunyy.ok@163.com**通讯作者:E-mail:ren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