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

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

ID:57755937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复件《荔枝》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荔枝》教案设计白花中心小学张远娴学生分析:本组课文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感情真挚而强烈。《荔枝》写得的是身边的小事,但表达感情很强烈。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狭窄,对南北地域的差别了解不多,加上对体会文章的思想过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通过多次的朗读和老师的引导来完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还比较差,难和文本的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阅读的理解也较肤浅。教材分析:  《荔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散文,作者肖复兴。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

2、教材。教学重点是会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及作者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情故事。2、教师准备大白纸和彩笔。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按照“导读”的提示,“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抓住重点的预习、段落多读、多想”从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读悟情。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描写特别细致的地方进行讨论。4、组织合作交流课文的中难点,联系实际谈感受。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10个生字,认识“荔、棠、疤”3个字。能准确读写下列词语:筋脉、剥开、妥帖、安慰、慰藉、报偿、遗

3、憾、弥补、馋嘴。联系上下文理解赐予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孩子关爱父母的心。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题目,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荔枝)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荔枝的特点;有关诗句;生长地等)2、如果让你写“荔枝”,你会写它的什么?(荔枝的色、形、味)3、本文是否写了荔枝的色、形、味?(不是)它是写什么的?(赞颂母爱)那它为什么以“荔枝”为题?(因为文章是围绕“荔枝”写了几件事) 4、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今天,老师伴随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设计理念:温故知新,激发探究热情,抓住难点,引领学生自己探究。]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随时可提出质疑或做出补充。课文着重讲了四件事:  第一件,我一回到家,母亲便端出一盘沙果。  第二件,当客人来家,面对两盘形成鲜明对比的水果,儿子不知所措时,母亲自然妥帖地端走了沙果。  第三件,母亲喜爱荔枝,但每次都把大个

5、的荔枝给儿子吃。  第四件,在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小孙子吃了。体会:母亲对儿孙的爱。[设计理念:《荔枝》一文,内涵不深,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作者要传达的意图也不难体会,况且,孩子们已储备了相当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可采取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三、深入阅读,朗读悟情  过渡: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深沉的母爱。1、同学们,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这种爱的?把他们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

6、列句段,并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开展朗读比赛。(1)“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这般模样。”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爱意。(2)“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依然让她高兴。”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孩子高兴,母亲就很安慰。(3)“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你……”后面会说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母亲没说完的话补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爱?(4)(母亲)筋脉突兀的手……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欢荔枝) (这样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体会

7、到荔枝在母亲的眼里是格外的珍贵,她像对待一个小生命一样认真细致地剥开,仔仔细细地欣赏,像个孩子一样高兴)  (母亲爱屋及乌) (5)“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时我尴尬的情景。母亲为什么这样做?(消除了儿子的尴尬,维护了儿子的自尊心。)(6)母亲很喜欢吃荔枝……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的确,大家所说的语句都在细微之处体现了母爱。这种爱——是参天的大树;是温馨的港湾![设计理念:①语文教学应十分重视朗读,不能仅把它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

8、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②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四、细细品味,引领共鸣。1、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你在文中能不能体会到另一种爱?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儿子对母亲的爱——孝心。学生朗读有关语句。2、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