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

ID:57760093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卩〈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有效。【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小儿止泻贴【中

2、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37-02幼儿多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差,并受感染、天气骤冷、饮食不合理、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好发于秋冬季节,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我国幼儿重点预防的“四病”之一。发病年龄段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偶伴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多发疾病之一。根据文献记载[1],轮状病毒是诱发小儿腹泻疾病起源的首因,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人Bishop经电镜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

3、当患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轮状病毒通过粪一口途径侵入患儿肠道,导致崽儿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中医学在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方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属中医“泄泻”范畴,是由于脏腑娇嫩,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乳食不知自节,脾胃虚弱,遇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最终导致腹泻。单独使用西医广谱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疗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因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作用的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共同给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4、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均符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2±1)岁;病程1〜4d,平均(2・5±1)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26例,脾胃虚弱型34例。对照组中男28岁,女32岁;年龄8个月至3岁,平均(2.5±0.5)岁;病程1〜3・5d,平均(2・5±0・5)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32例,脾胃虚弱型2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具有明显胃肠道症

5、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叶、腹痛等临床症状;排除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阿米巴痢疾、食物过敏、霍乱、霉菌感染等引起的腹泻;同时,排除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期,腹泻时间〈7d;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排除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急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均征求患儿家属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大便病原学检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补液,纠正水、钠电解质失衡,改善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对于脱水明显的患儿,可静脉或口服补液。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外用,药物组成:胡椒、黄苓、地黄

6、、肉桂、马钱子、大黄、羌活等;联合双歧杆菌联活菌胶囊口服,1粒,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口服,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5袋;2岁以上,每日2.5袋。两组小儿在给药方面,均为3d,即1个疗程。经过系统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儿科学》诊断标准,将小儿腹泻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2]:①显效:1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止常,腹泻次数W2次/d,粪便性状正常;②有效: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粪便性状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比重水分;

7、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伴随症状未见好转,粪便次数、性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