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

ID:57769030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_第1页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_第2页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_第3页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_第4页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杨庄小学(225264)吴爱林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考,核心是思考,质量是思考,因此数学也被喻为〃思维的体操〃。但长期以来,数学因其抽象性高、逻辑性强的特点,始终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思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许多学生处于人云亦云解题、被动模仿思考、疲于应付接受的数学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自主理解与掌握知识。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思考或让抽象思考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化的素材,学生必然会真正地把握

2、知识的本质属性,数学思维也会相应的深入、内化,思维品质更会相应地得到提升。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化的思考呢?策略一:回归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数学思考在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以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实现数学思考生活化、直观化的转变,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

3、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乘除法〃一课时,学生普遍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感到枯燥、抽象,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不需要用到小数乘除法?在何处会用到?〃很快,有学生想到家里每天买菜要用到小数乘除法计算,如1千克青菜2.5元钱,就可以用小数乘法算出买1.5千克、2.6千克青菜需要多少元钱;又如卖菜小贩说4斤萝卜5元钱,就可以用小数除法算出1斤萝卜多少元钱了。由于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数学思考就有了直观化的基础,因此后面的学习学生异常投入,思考也更加积极主动了。策略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数学课

4、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教师合理地重组教学素材,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概念、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以直观化材料或动态化的直观演示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自己主动而深入地观察,进而认识事物、理解本质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成人化的思考模式,更不是机械地模仿或套用例题思路来应付解题了。由于直观地呈现了知识点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会更加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点来龙去脉的理解会更为透彻,

5、数学思维会在直观观察中自然得到提升,数学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有关〃行程问题〃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同向、相背、相对、先后等运动方向与时间变化的问题,解题时岀现模糊、理解不清甚至相互混淆的现象。教学中,遇到相关问题时,我都先组织学生进行直观的动态演示。比如用左右手、两块橡皮等表示两个运动的物体,或者请两位学生代表两辆汽车到前面〃走_走〃,让学生直接观察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再分析其中对应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清晰地理解两车同向运动时,快车路程■慢车路程二相距路程;背向运动时,快车路程+慢车路程二相距路程。由于学生直接观察

6、到了两车的运动与变化情况,思维由原来的机械空洞向灵动直观转化,学生的列式自然很少有人出错了。策略三: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又往往缺乏感性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便于学生在直观化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概念和法则。在华盛顿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对学生而言,一方面,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体验、感悟、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学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更加

7、表象化,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或者给学生创设可供实际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直观化思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使知识、技能得到同步的发展。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在认识〃:L毫升二1立方厘米”的环节中,由于一个是液体体积单位,一个是固体体积单位,无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相等关系,许多教师教学时都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结论,学生也

8、只能机械地记住这一结论。对此,学生把玩橡皮泥的操作活动给了我有益的启示。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先让学生按照1毫升体积将橡皮泥捏成一个扁扁的圆柱,再让学生把这个扁圆柱变成一个正方体,操作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