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

ID:57769369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读书笔记云溪小学教师:姓名:刘双明学号^01111CB11811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屮,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屮我觉得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牛身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屮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成了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要抓住教学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

2、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在教学实践屮,我摸索了落实三维H标的两条教学策略。1.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屮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屮的体验、感受、感焙、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J1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

3、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小,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吋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吋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吋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2.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4、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屮“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屮,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吋,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倍数是3倍数;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丄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

5、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倍数,这个数就是3倍数。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在落实三维H标屮,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H标屮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H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屮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耍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

6、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牛的牛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岀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屮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屮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屮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常握相应的基木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吋,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

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乂高兴、乂惊奇吋,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曲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屮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屮?"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小。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

8、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