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

ID:57781370

大小:486.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1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_第1页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_第2页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_第3页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_第4页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卫春梅摘要:《斐多篇》中的苏格拉底对话模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咨询方法。其中,哲学咨询模式包含决定回答的问题、每个参与者提出与自己本身相关的具体经验、尝试用反例驳斥所下的定义等;哲学咨询的技巧有专注与倾听、提问、反应与表达、挑战等。《斐多篇》中哲学咨询将纯思辨的哲学和咨询实践联结起来的认识论、方法论极具现代价值。关键词:哲学咨询;苏格拉底;柏拉图;《斐多篇》;对话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08065)中图分类号:B50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12)04—0032—07作者简介:卫春梅,南京大学哲学系博

2、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安徽大学哲学系教师(安徽合肥230039)。探讨。我们选择《斐多篇》为主要文本探讨古一、引言希腊的哲学咨询方法,以期为拓宽现代哲学咨哲学咨询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实践询的“元视角”提供借鉴。运动,由于哲学咨询的目的是以哲学家的智慧,二、《斐多篇》的哲学咨询模式帮当事人将其见解统合成可实行的个人哲学,解决人生困扰,进而使一个人的身心灵更趋平苏格拉底对话的咨询模式含有下列步骤:静,非常契合人们探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时代一是决定回答的问题,二是让每个参与者提出需求,所以这一运动在欧美和东亚地区得到迅与自己本身相关的具体经验;三是尝试用反例速发展①。目前

3、,哲学咨询有三种成熟的方法:驳斥所下的定义。马瑞诺夫的“宁静法”、瑞比的“四阶段法”、阿(一)决定回答的问题肯巴哈的“超越方法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特点基本上,哲学咨询的对话就是在一问一答是以对话为核心,将来访者看作健康的人而不中进行,身为哲学咨询师,必须绝对知道来访者是病人,不提供答案而只提供思路,在自由的思的兴趣。哲学咨询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了解想对话中借助某些哲学理论或哲学方法,帮助他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对话分解该问题的结来访者找到更为合适的发展路径。这种应用哲构及含义,并给予归类。苏格拉底的对话都是学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②,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柏拉图的著作中体现得尤

4、为以“问题”开始的,并且从一个问题延伸到一系突出。《斐多篇》是柏拉图作品中举足轻重的列的问题。马瑞诺夫哲学咨询的“宁静法”也一篇,它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多的叙述,以对是以问题(problem)开始的,也就是辨识问题之话形式展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对于人生问题的所在,将不明显的问题或不清楚的问题予以具①潘小慧:《哲学咨询的意义与价值:以“对话”为核心的探讨》,《哲学与文化》2004年第1期。②参阅尤淑如《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与马瑞诺夫的“宁静法”》,《哲学与文化》2007年第1期。32卫春梅:柏拉图《斐多篇》中的哲学咨询体化①。来访者因有危机、麻烦、疑惑、困难、挫看出苏格拉底让克贝在“是”或

5、“不是”的选项折或忧虑而寻求帮助,这些通常都被称为“问中具体了解自己的经验,一步一步地协助克贝题”。因此,从对话中可以知道,由一个问题引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发出无穷尽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必须加以定义(三)尝试用反例驳斥所下的定义的,这样才能审视真正的问题。哲学咨询最主在“灵魂是什么”的问题上,苏格拉底认为要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确认盲点,帮助他们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西米亚斯以他个人在问题情境中发展新的、更有用的观点。的经验与观念表示有所存疑,并用乐器调音之(二)让参与者提出与自己本身相关的具说对苏格拉底提出反例,从而说明自己的观念。体经验“我的意思是这样的,”西米亚斯说。马瑞诺夫

6、指出,为了定义面对的问题,应该“你可以针对给一件乐器调音说出同样的尝试着在不做任何判断的情况下去观察。苏格话来,调好的音是不可见的、无形体的、极拉底对话方式经常以自己的经验去描述问题,好的、神圣的、存在于定好了音的乐器中,即以封闭式的对话为主,不让对方用过多的言而乐器本身和它的弦是物体的、有形的、复语去描述,而苏格拉底用封闭式的对话迫使对合的、尘世的,与可朽的东西密切相连。现方无法回避其经验准则,让对方在“是”或“不在假定这件乐器坏了,弦被割断了或者绷是”的选项中具体了解自己的经验。如苏格拉断了。按照你的理论,这个时候定好的音底和克贝关于“生和死”的对话②:仍旧存在,是不可能被摧毁

7、的,但若说琴弦“现在轮到你了,”苏格拉底继续说,断裂时,具有可朽性质的乐器和琴弦本身“请用同样的方式陈述生与死。你承认死仍旧存在,而分有神圣与不朽事物性质的是生的对立面吗?”定好的音却不再存在,比它的可朽的对应“我承认。”物还要早死,那是不可理解的。你会说定“它们相互产生吗?”好的音必定像过去一样存在于别的某个地“对。”方,而制作乐器的木头和琴弦却会腐烂。“那么从生中产生的是什么?”⋯⋯肉体由于热与冷、干与湿。以及其他对“是死。”立面的某种张力组合而成。而我们的灵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