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ID:5778914

大小:4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24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_第1页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_第2页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_第3页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_第4页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作者标题关键字编号:密码:当代社会与教育

2、当代教育理论

3、课程与教学改革

4、学校管理

5、学校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教育

6、学校诊断咨询

7、学校心理

8、教育评价

9、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

10、综合管理实践

11、校园安全

12、领导科学与艺术

13、文化艺术公文写作

14、教育法规与政策

15、中小学德育

16、素质教育

17、公共管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发布时间:2007-07-0409:34:22作者:雷小波来源:都乐网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曾经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今却

18、几乎被人淡忘的名字――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GerogKerschensteiner,1854一1932rh年,以下简称凯氏)是德国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改革者。他在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颇有建树,其劳作教育思想不仅直接奠定了德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而且对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今天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整个国家经济和教育改革浪潮的风口浪尖上,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健康而顺利的成长壮大,必须不断地从历史中吸取一切有益的营养,因为历史永远是现实的明

19、镜。今天,我们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重新审视凯氏的劳作教育思想,抛开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借鉴其中有价值的精辟见解是不无积极意义的。一、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871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社会急需大批训练有素的劳动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后,在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对内严酷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企图通过教育培养出既符合帝国统治者要求,又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专门生产技能的,会劳作又守法的新型劳动力。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于是应运而生。凯氏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劳作教育

20、”,而他的劳作教育思想是以“公民教育”这个教育理想为基础的。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的职业教育和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机构的劳作学校是“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都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培养“国家有用的公民”的手段,具体说来,其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几个方面。(一)劳作的意义当19世纪末“劳作教育”逐渐成为厂种职业教育思潮席卷欧美国家之时,人们对“劳作”一词的解释也各执已见,莫衷一是。凯氏认为,要正确理解和实施“劳作教育”思想,从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各持的概念中澄清什么是“含有教育意义的劳作”和“劳作学校的真义”是首要之举。

21、“劳作”(Arbeit)一词德文的原意是农业的“苦工”、“贱役”,后来渐渐扩展为兼含有手工劳动、技术作业和一般需要体力的工作。到了近代“劳作”一词也指脑力劳动或精神工作。凯氏的理解与此一致。在阐释了劳作的概念之后,凯氏从公民教育这个教育的至高目的出发,对劳作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他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劳作在个人生活和公民教育中的价值。1.“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他把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活动分为游戏(Spiel)、竞技(Spot)、工作(Beschaeftigung)、劳作(Arbeit)。游戏的目的在于活动本身,是活动自身的活动

22、:竞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预期的成绩;工作的目的一半是为了活动本身,一半是为了取得某种效益:只有劳作才是最完善的、真正的活动,才“真正有陶冶的价值”。这种教育上的陶冶价值在于获取经验的知识和生产的技能。凯氏把知识与技能分别区分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机械的技能和生产的技能。传授的知识靠听讲获得,机械的技能靠练习获得,而经验的知识和生产的技能只能通过自己亲身的劳作才能获得。2.“劳作”是一种身心结合、体脑并用的活动凯氏所理解的“劳作”兼含身体与精神、体力与脑力两个方面。他认为完全不带精神工作的纯粹的身体工作和完全不带身体工作的纯粹的精神工作在事实上

23、都是不可能的。人们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是身心、体脑并用的,区别仅仅在于使用程度的不同罢了。既然体力工作与脑力工作是相互渗透的,因而既要加强劳作,又要在手工劳作中加强智力训练。3.“劳作”是具有陶冶价值的学生的独立活动凯氏认为只有在劳作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和目的进行操作,并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才能增强学生适用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国家公民,也只有这样的劳作才能算是具有陶冶意义的活动。(二)劳作学校的意义凯氏于1905年在汉堡的一次题为《小学校的改造》的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劳作学校”(Arbeitsschule)的名称,并主张所有的公立学校,特别

24、是国民学校,都应转变成为培养公民的劳作学校。因为凯氏把教育视为国家达到理想境地的重要工具,认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之处在于在教育上确立一个明确的指引公民的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