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

ID:5780338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木兰诗》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它是一首古代诗歌,更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整个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有诗歌、小说、散文、乐府诗。它们都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学习《木兰诗》,要反复朗读,体会民歌明朗刚健的情味,质朴生动的语言,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2、课时建议:2课时3、教具准备:多媒体二、说教学目标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

2、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梗概,达到当堂背诵课文,并从中体会到明朗刚健的民歌情味,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2)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文中结构上繁简得当的特点,让学生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背诵课文——分析人物——文学鉴赏”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木兰这个人物的分析

3、,使学生理解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既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味语言,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中体会情感。本课的重点:1、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2、使学生体会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她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课难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1)从朗读上品味语言特点。(2)从修辞手法和结构上欣赏诗歌。四、说教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

4、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训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1、情境导入法: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内容,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来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断,这一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2、问答式

5、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讨论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五、说学法这篇文章是诗歌,语言生动,句式整齐,教学大纲要求此文要背诵,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于是我在上此课时要求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1、朗读法

6、: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归纳法: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并朗读课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背诵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练习法:这种方法最实用于写作,我们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法,当我们分析了课文的写作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并当堂背诵课文)(一)导入新课我设计动画片《

7、花木兰》片断激情导入,让学生对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有个整体的感知,对下文的讲解打下铺垫,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二)朗读背诵1、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当场订正误音,扫清字词障碍。(2)解释词语用多媒体展示机杼鞍鞯辔头戎机朔气金柝铁衣策勋可汗著云鬓扑朔迷离傍地(3)了解本文的出处和体裁等文学常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2、生复述课文内容,了解文意。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复述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