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

ID:57804598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_第1页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_第2页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数学评课稿认识比教后评课  7:59:32周三上午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认识比》后,感到这一节课王老师处理得特别细致、实在,令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向组内各位老师请教。一、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简明、切实。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流程的准绳,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追求简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本课中,王老师在教案中这样表述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除法、

2、分数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学生感受比的价值和数学的文化价值,用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眼光。短短的三句话中涵盖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与情感态度方面的达成目标的描述。二、本课时的教学环节富有层次、厚实。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本课中,共分四大板块,特别是板块二“探究发现,认识比”包括这样几个层次:层次1教学例1,初步认识比;层次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比。并且在每一层次中还有很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层次深入理解比中,先由例2使学生认识到两个不同量之间可以用比,进而揭示比的意义,最后自学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这样的教学流程是非常有层次感和厚实的。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本节课的教学中,选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例2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从同类量的比跨越到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教材特意安排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例子中,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理解比值的实际含义。老师指导学生自学,部分学生在读完这一题时也许能够马上得出两位同学的速度,引导他们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教师适时追问,“例2中小军的速度和时间可以比吗?”促使学生作出更深入的思考。像这样多次比较层层深入思考,对学生思维发展,真正从意义上理解比是非常有益的。四、对教材把握非常到位。

4、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在这部分内容中,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老师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

5、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

6、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像王老师一样多一些理性,简洁,真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