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ID:57815686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0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绘本《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个咕噜噜》教学设计与反思平泉市榆树林子中心幼儿园曹桂红设计背景:班级里的学生语言发展比较缓慢,说的完整句比较少,想象力不够丰富。根据幼儿这些特点,就设计了本次活动。教学目1•认知认真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2•技能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猜想;3•情意感受故事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对三个咕噜噜产生探究的欲望。教重难点:重点:欣赏绘本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难点:认真倾听,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猜想。教学准备:大图书一本;竹篮一个;蹦、飞、跳的大字卡(背面是鱼、鸟、兔子的图片)教学过程:引入:出示竹篮,猜猜竹篮里是什么?师:这个

2、竹篮是小狐狸的,你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幼儿大胆猜测)告诉你哦,里面装的是三个咕噜噜。咕噜噜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基本环节:观看大图书,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幼儿边观看大图书1-3,边听故事。提问:爸爸是怎么对小狐狸说的?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它又是怎么做的?竹筐里说话了,它说了什么?当小狐狸问:竹筐里什么在叫的时候,竹筐里又是怎么说的?你觉得小狐狸看到的会是什么呢?2•幼儿观看大图书第4页,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小鱼是怎么出來的?(认识动词:蹦)你能用蹦來说一句话吗?3•幼儿边观看大图书5-7页边听故事提问:咦,刚才竹筐里

3、说三个咕噜噜,现在怎么变成两个咕噜噜了?请帮小狐狸出出主意吧,到底是打开看看呢,还是不看?说说你的理由。小狐狸到底有没有打开盖子呢?我们还是继续往下看吧。1•观看大图书第8页。小狐狸打开盖子了吗?发生了什么事?(认识动词:飞)请女孩子来学一学飞的动作吧。2.幼儿边观看大图书9-11页故事提问:现在竹筐里还剩几个咕噜噜呢?你觉得这个咕噜噜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小狐狸还会把盖子打开吗?为什么?你觉得最后的这个咕噜噜可能是什么呢?为什么?(幼儿回答后,引导幼儿边看图书边听故事)1•幼儿观看大图书后,教师提问:最后一个咕噜噜是什么?他是怎么出来的?(认识动词:跳)请男孩

4、子来学一学跳的动作。小狐狸不明白三个咕噜噜是什么,你们知道了吗?请告诉它吧。结束部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欣赏故事1•这可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们完整地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鼓励幼儿一起讲故事)2•讨论: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延伸环节:狐狸爸爸回來了,孩子们,你们觉得小狐狸会怎么跟爸爸说三个咕噜噜的事呢?教学反思: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对话,会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无数的遐想。狐狸以往都是扮演狡猾的一个角色,而在我们故事中却傻的可爱。故事中的孩子们多像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经过前两次的试教活动,我结合评课老师的意见和建

5、议进行了修改调整,并再次做了精心的准备,今天的这堂课是比较有趣的,我和孩子们与小狐狸一起怀着一颗好奇心去猜测,去经历即将上演的新鲜有趣的故事,孩子带着兴趣去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争相发言。也有几个孩子很少或不想举手,我也会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说,让他们有机会说,其实他们也肯说也肯动脑筋的。在这次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吸取上两次试教的经验,把三个咕噜噜和小狐狸之间的对话作为幼儿阅读讲述的重点,采用让幼儿猜测对话,教师随后总结,幼儿集体复述的形式来加深印象,为后面的故事表演做铺垫,所以后面情境表演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表演,并能根据角色需要适当加入自己编的话,孩子

6、们意犹未尽,我便组织幼儿分组表演,让这节课在孩子们的兴趣中结束。总之这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应该说孩子们对这个绘本读物是很感兴趣的:首先整个活动中,并没有哪个孩子出现坐不住或是跟旁边孩子随意讲话现象,这在我们班可是非常难得的;其次,孩子们想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每当我一个问题抛出来后,他们都纷纷举手回答,各抒己见;再次,当我带领大家进行完整欣赏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都能跟随着图片进行简单的对话了。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到绘本学习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对倾听和理解的能力较高,为了确保孩子能安稳度过三十分钟时间,又满足本班孩子好动的本性,在认识三个动词的时候,除了第一个

7、动词是让孩子造句子外,其他的两个动词都是让孩子用动作来表示的。考虑到三十几个人一起做一个工作,会造成碰撞,我又把这两个动词分别请男孩和女孩来进行表演。事实证明,我的考虑是很正确的。孩子好玩的本性不但是在课堂上得到了抒发,同时也很好的确保其纪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