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礼仪程.doc

传统婚礼仪程.doc

ID:57818417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传统婚礼仪程.doc_第1页
传统婚礼仪程.doc_第2页
传统婚礼仪程.doc_第3页
传统婚礼仪程.doc_第4页
传统婚礼仪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婚礼仪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统婚礼仪程一、当前的“中国传统婚礼”谁记得礼乐相和?谁记得锦绣霓裳?谁记得三千年前的夭夭桃花,和花瓣上的灼灼春光?还有那桃花映红的新娘……长夜未央,庭燎之光。言念君子,玄衣纁裳。彼美孟姜,鸾声将将。颜如舜华,宛如清扬。执子之手,与子偕臧……  世上最美好的容颜当属于新娘,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婚礼。因为人往往缥缈孤鸿一般孤独来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从来都需要美好而特别的仪式来纪念。  华夏文化的信仰没有宗教精神,却依然将没有神秘感的世俗生活演绎出诗意和浪漫。在先秦,婚礼在诗人们最喜欢的黄昏进行,故而称作“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冠/筓礼之后的人生第二

2、个里程碑。昏礼一如黄昏时满天的晚霞,宁静深远。那时候的昏礼不大肆举乐,不过分庆贺,很简朴干净,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昏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黑色礼服。天地相合,夫妻结发。从此后生死相依,从此后家族延续……这是华夏婚礼的初始面容,然而终究几千年过去了,我也学起那位不知其期的戍卒长叹一声:对于中国传统婚礼,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婚庆典仪,喜庆抑或神圣,因民族性格不同,婚礼的风貌和形式差异很大。婚礼婚俗的流变,彰显着文化性格和国运起伏。婚礼是一面镜子。  二十年前国门的开放也为中国婚礼带来了国际风尚。西式婚纱粉墨登场。不过国人喜新倒也

3、不厌旧,我们并没忘拜天地闹洞房。于是,如今的婚礼多半是“西式”和“传统”嫁接的产物。在西风强劲的吹拂下,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民族传统婚礼又见青睐。主要是旗袍当道,从某种意义上,旗袍倒方便了新娘子来回敬酒。但旗袍毕竟受到身材和季节的限制,同时它所连缀的历史顶多只有一百年。于是,用心点的新人会再上溯一步。有人溯到清朝,洋洋自得地扮起了满族贵妇;有人溯到了凤冠霞帔,依稀看到汉人衣冠断绝前的最后模样。不过,需要提一下的是,如今的凤冠霞帔多是戏装改造而成,比起传世实物稍微俗艳粗糙了许多。华夏婚礼的原貌已在历史中失去了鲜活的面容,除了祖先简洁的文字记载,也

4、只有在曾经的学生日韩的婚礼仪式中还能觅得依稀的风骨了。也算“礼失求诸野”吧。有时很让人苦笑:华夏传统重新传回我国,在我们这里还成了异国风情。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婚礼,不论新人和宾客都会格外注意端庄虔敬的气氛,让我们这曾经的衣冠上国钦慕不已,然后便痛感自己的“传统”,太过游戏。  当艳丽庸俗代替了典雅端丽,当随意轻松取代了庄重大方,当嘈杂嬉闹取代了仪礼风度……那褪色的桃花是否还能再复红颜?二、礼之大礼,君子重之——华夏婚礼的基本面貌  追忆起华夏,竟然来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近代几百年间的颠沛流离,也许是因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

5、,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华夏先民重人伦,婚礼很受重视。《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他们对昏礼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昏礼称得上是“礼之大礼”。人伦之礼,先讲男女有别,然后才能夫妇有义;在夫妇之义的基础上,才能确立父子有亲,父子的恩义扩展开来,升华到君

6、臣之礼……故此,昏礼乃伦礼之本。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

7、》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三、汉族婚礼基本仪程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纳采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