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

ID:57828333

大小:552.6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30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试内容和要求1.宇宙中的地球(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①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并没有特殊的地方。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的一颗行星。特殊性: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原因:宇宙环境很安全;适宜的温度(原因在于: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因为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液态水。(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

2、球提供能量。具体如下: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工业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也是来源于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罗盘针不能只是方向;3.极光;4.自然灾害。(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运动特点及意义:P165,13-P166,20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越

3、往两级走越小,极点为零。除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处都相等,为15度/小时。公转运动特点及意义:P166,21~24(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P166,25~26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书P72,学业水平测试卷P167,27,P184,1~4(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书P69,P167,28-30,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是最主要的形式。地壳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产生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

4、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褶皱山:褶皱的基本单位为褶曲,褶曲分背斜和向斜。背斜向上隆起,向斜向下弯曲。背斜长发育为山,向斜常发育为谷地。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因为顶部受张力被侵蚀长发育成山谷,向斜因为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

5、固结成岩作用等对地表形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态的影响趋向平坦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地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现壳方向运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运垂直运动(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岩层隆起和拗陷形动降运动)方向运动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式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造成地壳

6、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圈的天然震动和地势起伏作用迅速剧烈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速度缓慢微弱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从岩层的新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相对位移判老关系上新岩层较老断方法图示-------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构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侵蚀后地貌造谷地蚀,常形成山岭地貌-------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

7、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岩层封闭、易于储油气资源;良易于集水,良好的储水构地下水出露;大型工程或水库建设避实践意义好的隧道选址造开断层(二)1.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风化作用风力侵蚀流侵侵蚀水蚀侵作溶蚀蚀用冰川侵蚀冰川沉积沉积流水沉积作用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

8、上演变而来的)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