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

ID:57830458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_第1页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_第2页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60例【摘要】目的:观察阳明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在早期给阳明下法治疗,并根据证型变化予以加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的临床疗效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o结论:采用阳明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具有可靠疗效。【关键词】中风病;阳明下法;临床观察阳明下法作为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风病急性期往往由于风、火、痰、瘀内结,邪阻中焦,化燥化热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1

2、],痰热互结,消灼津液,而出现便干便祕症状。腑气不通在中风病机上占有重要地位[2],腑气不通,邪浊上犯,蒙闭清窍则可见神识昏蒙,病情加重。故临证需及时通腑泻热,腑气畅通则气血得以敷布,利于神志不清及半身不遂等症的好转。为探讨阳明下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用三承气汤为主方加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急性中风病患者6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6年4月-2007年3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入院3h之内,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者,其中脑梗死面积均大于3cmx3cm,并符合文献[3]标准。剔除气虚阴亏、年老体弱、

3、便澹的患者,入院后改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伴有严重的心、肺、肾脏疾病者。共有60例入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50-70岁,平均59.64岁;发病时间3h-l周;部位为基底节梗死20例,基底节出血6例,丘脑出血2例,颍叶梗死2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4-79岁,平均60.35岁;发病时间3h-l周;部位为基底节梗死20例,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2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中西医常规治疗:甘露醇脱水,改善循环,能量合剂或极化液静滴,防止感染,吸氧吸痰等。治

4、疗组立即给予中药通腑泻热治疗,遵循辨证论治精神,除通里攻下的大、小、调胃承气汤外,还有扶正祛邪的新加黄龙汤,宣肺祛痰通下的宣白承气汤,清小肠通大肠的导赤承气汤,开闭通下的牛黄承气汤,逐瘀泄热通结的桃仁承气汤,清无形邪热的白虎承气汤,滋阴通便的增液承气汤,解毒通腑的解毒承气汤,凉膈泻热的凉膈散,导滞通下的枳实导滞汤。可适当配合行气破结、养阴生津、清心凉血、泄热利湿、扶正固脱之类药物。患者神志清楚者予口服;神志不清者经胃管注入。日1次或隔日1次,至大便微澹时止,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1.3观察指标两组均在入院后2周复查CT或MRT;同时分别进行病类诊

5、断评分并记录。(1)脑血肿体积:利用CT的等密度曲线,以35Hu为下界以确定脑血肿面积的大小,按田氏法(JT/6x长轴X短轴X出血层面)以计算相应的体积;(2)以病类诊断评分[3]: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三治疗前积分]x100%o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无变化:<11%0有效病例包括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病例。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的变化比较经治疗后,两组脑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

6、01),治疗组血肿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3讨论现代学者认为下法的主要功效有:(1)攻实。有是证,用是药,有故无殒,当下则下,使邪去正安;(2)排毒。邪毒盛,壅于里,虽无燥结,取泻以排毒;(3)泻火。病在上,取之下,釜底抽薪,通下为泻火;(4)开郁。痰瘀结,多壅郁,开郁导滞,下之图治本;(5)祛瘀。通瘀一法,泻下存阴,上病下取,引血下行,使气血得降,血苑得缓,痰热消散,元神之腑自清;(6)下折暴逆。通腑一法,直折肝阳暴逆,使上壅之风痰随气而化,随火而降;(7)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7、使邪去真阴得以保存,且“下不宜迟”对预后有较大影响[4];(8)利水。攻下可通过肠道透析作用,排出部分氮质、电解质,改善肾功能损害;(9)解除梗阻。攻下可增加胃肠蠕动,解除肠道梗阻,使阻于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清除,使邪有出路。大黄反射利胆,解除胆道梗阻。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学者总结出通腑攻下的主要功效有:退热醒神、熄风止痉、止血、平喘降逆、导滞消痈、驱蛔除痛、止利、退黄[5]。通腑乃是中风病抢救的重要环节,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即使无大便祕结亦应预先通腑,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可以改善新陈代谢,排除毒素,降低机体应激状态,降低颅内压,减轻

8、脑水肿,改善脑循环[6]。因此可以避免或减轻甘露醇的应用,远期疗效好,对中风病患者的后期康复亦非常有利。【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