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doc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doc

ID:57838931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doc_第1页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第一,语序倒置。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叶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这样写,突出了夏季过去的时间意识。再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明乎此,在解读诗歌的时

2、候,要善于将倒置的诗句还原,以便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样,台湾诗人纪弦的《你的名字》中第一节“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两句,将“每夜每夜”置于“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之后,强调了“轻轻地呼唤”之意。第二,成分省略。日常表达中,句子的成分不能随意地省略,必备的成分必须交代清楚。而在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

3、。其意为,诗人对神女峰“人间天上,代代相传”的“美丽的梦”(神话传说),却留给了神女“美丽的忧伤”,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和诗的结尾“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相呼应,凸现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第三,词性转变。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现象。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余光中的《碧潭》写道:“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

4、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句中的“玻璃”“舴艋”本为名词,在这里,余先生用作动词,其用语新奇,意蕴丰厚。“玻璃”透明,“舴艋”小巧,诗句蕴含着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泛舟,思念的忧伤已使小船承载不起(“我的忧伤就灭顶”)之意。“舴艋”句,语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余光中先生在这里,活用词类,新颖别致,引人联想,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鉴赏诗歌语言时,遇到这类词性转化的地方,需要仔细品味,因为这往往是作者苦心经营的地方。第四,语句凝缩。“诗家语”具有含蓄、凝练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诗句必须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其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

5、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的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这高度紧缩的诗句,意为:五点钟的时候,天空灰暗苍茫,带有雪意,此时此刻,我的友人来了。这样诗句就具有“弹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再看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两个时空。大幅跳跃的诗句,捕捉了友人刹那

6、间的心理变化,暗示了二人心灵的默契(“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第五,反常搭配。“诗家语”除了具备上述特点外,反常搭配的“陌生化”处理,更是数见不鲜。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形象艺术思维),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好语言的平台。北岛的《红帆船》:“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可我还是要说/等着吧,姑娘/等着那只运载风的红帆船。”“被黑夜碾碎的沙滩”“浪花从睫毛上退落”之类的句子,在日常用语中,会被人斥为不通顺,不合语法规则。但从诗的角度去理解,恰好是

7、很成功的表达。这里的“黑夜”象征一种强硬野蛮的异己力量;“浪花”暗指泪水;“海水”“茫茫无边”,是喻指潜藏在心底的泪水(忧伤)之多;“红帆船”是暗喻某种希望。再看几个例子。①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王一飞)②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王媺《等待》)③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伊德超《折柳》)例①用“很瘦很瘦”修饰“虫鸣”,富有质感。例②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词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例③不以常

8、见的“首”、“阙”而以“枝枝”“叶叶”来量化“唐诗”“宋词”,使之与“柳”浑然一体,自然推出后面的“柳韵依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