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

ID:57853248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_第1页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_第2页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_第3页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_第4页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如何阅读欣赏现当代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精神家园永远不灭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现当代诗歌的滋养。可喜可贺的是,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们的新教材有意识地选编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新诗,为同学们学习阅读和欣赏现当代诗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阅读欣赏一首现当代新诗,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必须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

2、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因此,鉴赏现当代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鉴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从诗歌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就是“灵感”,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郭沫若写《女神》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郭沫若长期郁结的民族感情、个人激愤,在惠特曼粗犷的民主主义诗歌的启示下,

3、终于找到了喷火口,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才写成诗歌《女神》。当然,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才想到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阅读欣赏诗歌,找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如舒婷的《致橡树》,其突破口是诗人借用木棉对橡树的倾诉,来抒写女性对男性的倾诉,其情感流程是由反到正,其内容主旨是女性对爱情渴求平等的理念。只要读者找准了这首诗的情感突破口

4、,其它方面就迎刃而解。2、探究本源,感悟形象寓意。首先,要善于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的真味。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生活图画和自然形象来展现,是以实写虚的过程;那么,阅读欣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其次,要学会由表及里,品读诗歌的寓意。阅读欣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品读形象的寓意,领会诗歌的旨趣。由表及里,通过品读形象寓意去发掘情感内涵,是领会情感美的重要

5、渠道。【例析】         我爱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正值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诗人凭借对这土地的热爱,对民族的挚爱,向祖国捧出了

6、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在这里,诗人避开了情感喷射式的直抒,采用中国人特有的含蓄的手法,借助“鸟”的形象传达自己的诗情。再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倾诉自己对这土地的酷爱,只能通过鸟的朴素与直白来宣泄自己的情爱。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嘶哑了,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了,但唯其“嘶哑”,才能显示出情感的执著,唯其“嘶哑”,才能看出其悲壮的色彩,唯其“嘶哑”,才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诗人在“土地”前用“暴风雨”、“击打”修饰,显示出诗人所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苦水、凝结

7、成块的土地。在“河流”前用“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修饰,在“风”前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修饰,这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自然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同时也把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情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诗人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之抗争。正是这种抗争精神,“黎明”才能“无比温柔的”从“林间”来(这恐怕

8、和鸟的感受有关吧),它是我们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表明诗人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然而诗人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至死方休,和大地融为一体,表达了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也显示了情感的执著和深沉,而且隐含献身之意。最后,诗人把情感激流再次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