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ID:57858027

大小:2.9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1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寒假专题——牛顿定律[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一.牛顿第二定律基本表达式:推广:,对系统:……推广:二.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说明1.矢量性:a与F合的方向始终相同,这常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瞬时性:a与F合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独立性:产生的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x方向的合外力产生x方向的加速度,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的产生各自的加速度。4.同体性:、m、a都是相对于同一物体。三.瞬时加速度的分析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四.两类模型

2、1.钢性绳(或接触面),其弹力可以瞬时变化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改变或恢复的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其弹力不能瞬时变化,其形变的改变或恢复形变的时间相对较长。例1.如图所示,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解析:选C、D。本题实质上是一个竖直弹簧振子的物理模型问题。当升降机吊索断裂后升降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底部弹簧刚

3、触地后,由于重力mg大于弹力,所以升降机仍做向下的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压缩形变增大,向上的弹力也随之增大,所以向下合力及加速度不断变小,直至时,,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段运动是速度增大、加速度变小的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即,所以,重力做的功大于弹力做的负功。当升降机从的平衡位置继续向下运动时,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加速度方向向上,且不断变大,而速度v不断变小,直至为0,这段过程中,,所以,重力做的功小于弹力做的负功,由此可知选项A、B错,而C正确。把升降机视作一个竖直弹簧振子,如图所示,弹簧刚触地时升降机的位置在A处,升降机向下运动到最低点位置为B处,速度最大的平衡位置为O处,不难判断A处并非为振幅

4、位置,,既然A位置上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那么在最大位移B处,一定大于g,方向向上,选项D正确。启迪:(1)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AO过程:BO过程:(2)与弹簧振子的模型相联系是解决D项的关键。(3)判定C项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用动能定理建立关系式,并明确各力做功的结果是导致了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五.两类问题:已知运动求力(一)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或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关键是抓住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基本思路见(体系整合)(二)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原则第一专题已讲)2.画好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复杂的题目要在每个过程上画

5、好受力分析图。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一般情况下分解力,通常规定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会使分解的量更少,更为简单。4.列方程。5.求解、验证结果,必要时要进行讨论。(三)动力学问题的常用的解题方法1.假设法(第一专题已讲)2.极限法(或称临界条件法)(第二专题已讲)针对本专题常见的情况,再略作分析。三装置均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若:装置①θ角不变,装置②杆的作用力沿杆向上,装置③m与斜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若:装置①θ增大,装置②杆的作用力偏向杆的下方,装置③m相对斜面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若:装置①θ减小,装置②杆的作用力偏向杆的上方,装置③m相对斜面有向下运

6、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可见:是状态变化的临界点。3.程序法: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程序法”。“程序法”使过程之间的纵向关系更加突出。4.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一已讲)例1.表演“顶杆”杂技时,一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长6m,质量为5kg的竹竿,一质量为40kg的演员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假设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总时间为3s,则加速阶段竹竿对“底人”的压力为,减速阶段对“底人”的压力为。(g取10m/s2)解析:设最大速度为,则由,得:设加速、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则由得:再对竿和竿上演员运用整

7、体法有: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启迪:(1)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受力分析是关键,此题运用了“整体法”的思想和公式:(2)运用了“程序法”的思想,抓住了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结合运动学的公式求解加速度。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80kg的物体放于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磅秤上,沿斜面无摩擦地向下运动,现观察到磅秤示数为600N,则斜面倾角θ为多少?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多少?解析:首先以小车、磅秤、物体构成的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