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

ID:57862502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1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2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3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4页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五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比较近五年(2009、2010、2011、2012、201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可以发现安徽卷已经走向成熟,愈来愈彰显新课标特色和安徽文化大省的气质,在全国十八套语文试卷中初步显示出安徽特色和个性。  整体上看,近五年的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要求的设置方面都体现了平稳和连续的特点,过渡衔接自然,守正出新,稳中有变。命题者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现实社会,凸显人文精神,显现出地域色彩,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具体说来,有以下表现:  一、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一)试题结构日趋稳定 

2、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结构面貌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一改以前第Ⅰ卷客观题、第Ⅱ卷非客观题的生硬面孔,而变为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的亲切面孔。这种试题结构已经连续了五年,且题型相对稳定,题量都是21题,考查知识点平稳,对重要知识点都设题考查,且赋分稳定。这种试题结构体现出语文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鲜明特点,更符合考生答题时的认知心理,师生已经熟悉而且适应,相信安徽卷会延续这一特点的。  (二)命题内容及情势  第一板块:论述文阅读  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2009年: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2010年: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

3、》;2011年: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2012年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013年徐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命题方式上,连续五年都设置了3道“四选一”的客观题。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2009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2010年:理解文中重要词汇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1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2012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文章

4、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3年: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与思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安徽卷论述文的阅读,越来越注重文本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不过分为难学生。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  年份选材考点分布2009 《游东山记》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5    2010《贺兰祥传》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 2011 《万贞文先生传》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 2012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 2013

5、 《史记•南越前传》《说苑•奉使》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内容、文言翻译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文言文阅读,选材多元化,体裁力求多变,2009年为游记,2010年回归人物传记,2011年又选择了人物传记,但不同于往年选自正宗的史传,是属于小品文式的人物评传,2012年又选择了人物传记,属于小品文式的人物传记,2013年虽还是人物传记,但应该是小品式的人物传记,又配以正史佐之。总的看,都是篇幅短小,且浅显易懂。  从考点设置看,实词、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文言翻译是必考的考点,而虚词和筛选信息(人物性格、德行、操守、言行、政绩、才干等)是轮换的考点。实词往往不偏不怪,涉及名词活用、

6、一词多义等。虚词难度不大,在《考试说明》所列举的18个虚词的范围之内。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内容只要读懂文章即可。文言文翻译,从09、10年的3小题改为两小题,2013年第7题翻译题由往年的两个小题变成三个小题,但是总分值不变,仍是10分。以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为考查重点,文言句式偶有涉及,要求翻译的句,省略内容较多,难度略有增加。  第三板块:古诗鉴赏      年份选材考点分布2009舒頔《小重山 端午》思想情感、表现手法2010杜甫《岁暮》 思想情感、表达技巧2011欧阳修《琅琊溪》  形象分析、表达技巧2012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形象分析、练字2013韦应物《秋斋独宿

7、》心境分析、表现手法5  赵秉文《和韦苏州》    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卷诗歌鉴赏,选材既关注非名家,同时又注重名人名篇,总的特点是诗歌容易读懂,诗歌的内容都有相关背景。值得注意的是,五年的考点基本相同,2011年的第一问要求考生概括画面,分析情感,还是侧重于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情感。为何出现这种五年不改的命题思路?因为对古诗的鉴赏,一般的都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查也是如此,思想情感属于内容方面的,表现手法是属于形式方面的。  第四板块:文学作品阅读  古诗鉴赏      年份选材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