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

ID:57891009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2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_第1页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_第2页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_第3页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_第4页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活”起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來官渡区彳耳家湾小学杨小艳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总是缺少活跃的气氛,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每每这样的吋候,我们有时总会忍不住批评学生,但批评后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们更沉默了!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告别茫然与沉默,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而:一、发现和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适时的赞赏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朗朗曾在被家人认为没有发展潜力准备放弃学习钢琴时,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同学们的期待使他倾情演奏,真诚的赞赏

2、使他发现了自己的潜力,重燃希望,以至于成就了一位天才的演奏家。生活中,课堂上常也如此,你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就足以让孩子充满激情。因此开课时我会这样说:孩子们,从你们与老师的问候中我发现你们今天的精神很饱满,这样孩子们顿时更有精神了;课中,我会这样说:太棒了,孩子。在别人看来最难的问题,你竟然把它解决了;一堂课的最后十分钟,孩子的注意力开始很难集中了,我会让孩子起来做做小游戏,或是我会这样说:老师感觉有点累了,可孩子们还在坚持认真听课,你们比老师还棒。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二年级下学期《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根据学生特点,我创设

3、了一个警察破案的情境:由森林博物馆丢失了生物标本,到追查案件,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引入对生物标本的研究,发现标本轴对称的特点,学生整个课堂都处于积极思考参与的状态。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口我表现欲特别强烈。因此,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在教学“年、月、日”吋,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儿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LI,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

4、了3个生

5、_

6、。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时,可以编个“猴子比聪明”的童化故事。在教学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屮,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11令。如师生对II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对口令的过程屮,师生要

7、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溶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堂上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自然就“活”了。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首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是有秘密的,老师已掌握这个秘密,不信你们可以出一些分数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地判断出每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并请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确是有秘密的。从而产生有什么秘密的问题“悬念”,來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迫切感。又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教师布设了

8、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多位数,师不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当学生对老师的这…快速判断持有疑问,利用计算机验证又准确无误时,定会被老师的敏捷反应充满钦佩,定会沉入到i种思考当中,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研究奠定思维基础。女「I:一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花坛里有多少棵花、认识公交车线路、森林运动会、动物到大象家作客、白雪公主、为妈妈折千纸鹤、收集废电池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进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挂图,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让学牛:觉得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学练结合,创设有趣的巩固练习和习题1、习

9、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决定了对新知识的掌握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种差异,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该照顾每个层次的学生,既能让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吃得饱”也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好”,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练习设计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

10、一些动机,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