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技术交底.doc

碎石桩技术交底.doc

ID:57893016

大小:3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碎石桩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碎石桩技术交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碎石桩技术交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技术交底书单位:中建六局编号:第1页共2页施工单位碎石桩施工队工程名称碎石桩交底人日期复核人接受交底人内容:1、准备工作(1)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后方可施工;(2)清理平整场地,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3)测量放线,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4)布设桩位,桩间距及形式按设计文件,桩间距允许偏差为±10cm,在灌注桩和构造物基础施工前必须完成碎石桩;(5)机械设备需采用走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应为400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左右;锤重≥35kN,工作电流100A左右

2、;激振力≥280kN;配套发电机功率≥120kW;容积相等的小推车数辆;(6)准备碎石,碎石级配以自然级配为宜,最大粒径不超过4cm,含泥量不大于5%。2、碎石桩施工(1)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2)桩基就位,校正桩管垂直度≤1.5%;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设置二次投料口在桩管中间以上部位;在桩位处铺设少量碎石;(3)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每下沉0.5m留振30s;(4)稍提升桩管使桩尖打开;(5)停止振动,灌料、直至灌满为止;(6)启动拔管,拔管前留振1min,以后边振动边拔

3、管,拔管速度需均匀且每拔管1m留振1min;(7)根据单桩设计碎石用量确定第一次投料的成桩长度(约为桩管长度一半),进行多次反插直至桩管内碎石全部投出;(8)提升桩管,开启第二投料口并停止振动,进行第二次投料直至灌满;(9)启动拔管,边振动边上拔,并进行多次反插,至管内碎石全部投出;反插深度应小于桩管长度的一半;(10)提升桩管高于地面停止振动,进行孔口投料(第三次投料)直至地表;(11)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12)碎石灌入量按每延米0.50

4、2m3计算;(13)提升和反插速度必须均匀;反插深度由深到浅,每根桩反插次数视情况而定,一般不得少于12次;(14)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15)施工过程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16)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土层中夹有大于1.0m厚的淤泥层或沉桩困难应立即停工,并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17)施工完毕,测量整平标高,整理施工记录。3、质量检验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检查施工记录,施工完毕必须进行检测,以检验处理效果。1检验方法(1)单桩碎石灌入量检查;(

5、2)对桩间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3)采用瑞利波法(S∧SW)检验复合地基效果。2检测时间在施工结束7d后即可进行。3检验频率(1)单桩碎石量检查按规定频率随机抽查;(2)标准贯入试验以桩数的1%控制;孔位随机布置,特殊地段适当加密;(3)瑞利波法按1点/40m,在中心线两侧各15m处交叉布点。4检验标准(1)单桩碎石灌入量应不少于0.224m3/m;(2)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N63.5≥8击,则认为处理达到要求;(3)瑞利波测试测出剪切波速Vs≥200m/s,则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否则,应加测标准贯入试验,如N63.5

6、≥8击,方可认为达到设计要求;(4)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5、安全生产(1)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警钟常鸣,常抓不懈。(2)进场后,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施工人员在工前接受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熟知所干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从事电气、起重、焊接、驾驶、爆破等特殊作业人员,经专业培训,持合格证上岗。(4)施工人员上岗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安全检查员随时检

7、查,不按规定穿戴的人员不得上岗。(5)工地变压器符合电业部门的要求,专人管理,现场的变电设备有灭火器材和高压安全用具,非电工人严禁接近带电设备。(6)施工现场临时照明,室内照明线路用瓷夹固定。电线接头牢固,用绝缘带包扎。保险丝按用电负荷量装设。6、环境保护(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湿式作业,以减少粉尘的产生。(2)加大力度严格执行我单位内部及地方对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不在施工沿线随意废弃水泥混和料、燃油等对环境外貌及土壤会产生污染的物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