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

ID:57894433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_第2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_第3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_第4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一、预习作业: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二、课内探究作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0.25:7和1/7:45:8和4:50.2:2.5和4:50三、课后拓展作业: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1)3×40=8×15(2)2.5×0.4=0.5×2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比例的应用预习作业:预习比例的应用,并解决下列问题:什么叫比例尺?你见过怎样的

2、比例尺?课内探究作业:一栋楼房东西长50米,在图纸上长度是6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课后拓展作业: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然后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的卧室的平面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正比例的意义预习作业: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课后拓展作业: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反比例的意义预习作业:预习反比例的意义,并解决

3、以下问题: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反比例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反比例关系?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小刚跳远的距离和他的身高。课后拓展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解比例预习作业:什么叫解比例,课前预习后说给同桌听。课内探究作业:解下面的比例0.4:X=1.2:2X:10=1/4:1/37:35=X:4.52.解决问题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与其在地上影子的长度比是4:5,已知影子长15米,你知道旗杆实际多高吗?课后拓展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给你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把

4、米尺,你能用测量长的办法测出一根电线杆的高度吗?试一试,把测量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写出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预习作业: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解下面的比例:X:1/2=2/3:46.5:x=3.25:4课内探究作业我们班陈青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行400米,需9分钟到校,有一次他起床晚了,想6分钟到校,每分钟要行多少米?课后拓展作业:(实践作业)同学们都喜欢玩赛车吧,回家后观察赛车上的一对相互咬合的齿轮,反复转动,看看大小齿轮转动的周数与转过的齿数有什么关系?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

5、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才能使其不但具备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者的教育智慧呢?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

6、、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

7、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一)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生是怎样进行思维的。1.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