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

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

ID:5789956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_第1页
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_第2页
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鲁南眼科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这个提法好。它不仅指出了作为多发病常见病的白内障治疗的基本方法,更强调了白内障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复明这个核心问题。自1745年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白内障摘除术以来,250余年间,白内障手术无论在术式还是在器械、材料及相关设备等方面均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改进,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手术方法。尤其是在近代,随着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手术方法融进了更多的高科技成分,确定了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操作程序中均与以往理解不同的现代手术概念,使白内障手术成为最有挑战性和先进性,并能代表当今眼科手术最新进展的手术方法之一。这是多

2、少代人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是眼科前辈及同道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白内障手术何以成为如此被关注的焦点,并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白内障本身的普遍性及白内障手术的广泛社会性。自从白内障手术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将复明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并为此付出巨大艰辛。时至今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人们对白内障复明的要求更加迫切和凝重。作为医生,尤其是作为白内障手术医生,对此必须有较常人更深切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面临问题的严肃性、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伴随着白内障手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多或少都存

3、在着与复明宗旨相悖,甚至产生令人痛心后果的不良现象。如何减少甚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尖锐而现实的课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49年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成功,激起了人们探索新手术方法的热情,对人工晶体材料、制作工艺及临床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使之实用技术日趋成熟,但这期间确实存在着以狂热为基础的盲目性和缺乏责任心的急燥情绪,使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推广过程中走过了一大段弯路。在早期的临床总结报告中,由于技术不成熟及人工晶体设计本身的问题致术后严重并发症高达40%以上,使不少期望复明的白内障患者,因手术而致盲。这种惨痛的教训,应该永远记取

4、。最近国内一份防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一组已做过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日常生活视力≤0.05者占38.8%,其中植入人工晶体的视力≤0.05者占13%.这一结果既令人惊讶又令人痛心。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农妇怀抱一个3岁幼儿到处求医,病史很简单,即患儿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在当地由同一医生先后手术,术后仍无视力,检查结果表明是手术失败致眼前节结构紊乱,很难再通过手术复明。人们不禁要问,是手术条件、手术技术、还是责任心问题,竟在孩子的2只眼睛上先后进行失败的手术,致孩子终生残疾。这种例子虽是极个别现象,但反映的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社会伦理问题。目前,我国白内障手术的现

5、状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概念不断更新的热潮中,尤其应该注意复明手术不复明的问题。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其现实意义在于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一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和盲目效仿。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却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我们一贯提倡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一切先进的技术;同时我们也强调,引进技术必须稳妥。稳妥意味着沉稳和妥当,只有踏踏实实吸收消化新技术,稳稳当当的推广普及,才能使新技术具有生命力。在引进新技术方面,我们既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也反对大轰大嗡的“一窝蜂”倾向。设想连基本的显微手术设备尚不具备,更谈不上熟练的显微手

6、术技术,却侈谈如何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不是显得太幼稚。同样,不具备钻石刀和折叠晶体条件,却简单效仿透明角膜切口技术,是不是也算得上引进新技术的误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二是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是循序渐进还是急功近利。在发达国家,每提倡和推广一项新技术,都要经过相当慎重严格的审批制度,一旦成熟,将有相应的训练课程和技术标准出台,以保证新技术推广。正如美国,医生即使有丰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的经验,但要完成向超声乳化技术的转换,也必须经过相当严格、正规的过渡课程(transitivecourse)训练。所谓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正是这

7、种训练过程和反映这种训练效果的体现。相反,我们有些人,不考虑客观条件,更不重视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认为“买了机器就能做”,采取的是急功近利策略。匆忙上马,缺乏技术支撑,结果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种例子并非绝无仅有,应引起警惕。第三是关于适应证的选择中患者和医生的双向性。提到适应证,大多数人理解为对病例的选择。其实,适应证也存在对医生的选择问题。同样一个患者,对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无论在诊断、手术设计、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方面显得更为老练,因此是很好的适应证;相反,对尚无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可能就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就不是适应证。在这方面,我们不赞成不考虑自身技

8、术条件,而无限放胆的蛮干。先前提到的那位连续给患儿作了二次失败手术的医生,如果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