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偶记》译文.docx

《论文偶记》译文.docx

ID:57901157

大小:22.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论文偶记》译文.docx_第1页
《论文偶记》译文.docx_第2页
《论文偶记》译文.docx_第3页
《论文偶记》译文.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偶记》译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偶记节选译文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则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如果写文章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好的工匠手持工具,没有土木、

2、材料,纵然又优美的风格高超的本领,从何下手呢?但是如果有土木、材料,而不善于处理它们的人很多,终究成不了好的工匠。所以文人,就是好的工匠。精神、气韵、声音、节奏,就是工匠的本领,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就是工匠的材料。(这里“精神”应该指文章的主旨,“气韵”应指文章的节奏。)古人作文章最不可攀比学得的地方,就是文章作法的高妙。文章的内在精神,是文人作家的宝贝。作文章最重要的是气势要充沛盛大,然而如果没有内在精神来主宰(统率)它,那么气势就无所依凭,四处游荡而不知道归依何处。文章的内在精神是文气

3、的主宰,文气是文章的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文章的内在精神就是文气的核心。古人作文章可以告诉人(让人学习)的地方只有文法罢了。然而如果不能得到文章的内在精神而只是死守其文法,那么所谓文法也就不过是死法罢了。关键在于自己在读书时细致深入地体会它。李翰说:“(好的)文章(有时)就好像千军万马;(有时又好像)风静雨晴,空寂毫无人声。”这话形容文气形荣得最好,如果谈论文气不谈论文章的变化,文法总不能(理解运用得)完备。文贵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珍贵最喜爱的东西,必定不是平平常常的物件”之意。然而,有的奇在字

4、句上,有的奇在内容上,有的奇在行文上,有的奇在构思上,有的奇在内转情气,有的奇在意理精神。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奇才是真奇;神奇也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各种奇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因为字句奇也体现出为文者的一种本领。扬雄的《太玄》、《法言》,语句奇奥,韩愈非常喜欢它,所以韩愈的文章就很奇特。文章的奇气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读古人的文章,在起落转接的地方,觉得有难以探测、不可知识之处,便是奇气的体现。奇,刚好与

5、“平”相对。气即使非常盛大,但若一直盛大开去,就不能算是奇。真正的奇,要在文章内气的运行之中,时时有所提顿、跌宕、起伏。(司马迁的《伯夷传》可以称得上是神奇。)文贵远,远就一定含蓄。或者是句上有句,或者是句下有句,或者是句中有句,或者是句外有句,说出来的少,不说出来的多,才可以称得上是远。往昔古人论画说:“远山不画纹理,远水不画波纹,远树不画枝杈,远人不画眼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远则韵味悠长。文章达到了韵味悠长的地步,就没有什么可以复加的了。前人说司马迁的文章,情意深微,旨趣精妙,都寄托在文字笔

6、墨和思路结构之外;又说郭忠恕画远在天外的许多山峰,都用很少的笔墨,几乎看不出如何用笔墨的痕迹。所以司马迁的文章,是班固所达不到的。所要表达的情意完了,文字也就止住,这已经是天下最好的语言表达,然而文字止住,情意却无穷无尽,则更为佳妙。情意到达的地方用不着文字也到,文字止住的地方情意却无穷无尽,从司马迁之后,只有韩愈、欧阳修略得一二。文贵变。《易》中说:老虎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光亮,豹子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鲜丽。又说:“事物相互交杂,所以才称之为文章。”故而,文者,说的就是变啊。一本集子中的文章

7、篇篇变,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段变,一段文字中的语言句句变,精神在变,情气在变,境界在变,音节在变,字句在变,这只有韩愈能做得到。(行文的方法有平有奇,应当是兼而有之,才能充分显示写文章的本领。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描绘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

8、,稍微走向了劲健质实,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宗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先秦,得到了先秦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精神情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制减损呢?如此看来,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浑厚沉郁的情气,就是后人的文章越来越浅薄的地方。史马迁文章的句法看起来似乎累赘重拙,而实际上那正是它古朴厚重可爱之处。文贵去掉陈词滥调。韩愈议论写文章,把去掉陈词滥调作为第一要领。后人认为韩愈是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