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

ID:57905338

大小:8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_第1页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_第2页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_第3页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威海一中吕召洁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是零的教学•本文罗列并力图分析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几种无效教学现象,以期抛砖引玉,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有效.现象一:情景创设形式化案例1:《循环语句》教学片断教师: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也许有的同学已经听过•相传古印度国王要褒奖它的宰相达依尔(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达依尔说:“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期盘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麦子,第二个字放两粒麦子,第三个字放四粒麦子,以后按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我就感

2、恩不尽了•”国王答应了,然扛来一袋小麦,但很快用完,又扛来一袋,又很快用完,但格子还远远没有填满,国王怎么也算不清这笔帐.我们看看能不能用算法语句算出它的结果.分析: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过,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新理念下的课例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中宝贵的六、七分钟的时间,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述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最后才非常牵强地与本节课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我们新课

3、程提倡的情景吗?新课程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新课程体系下的一般教学模式为:问题情景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与应用•在本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该引例重情景而轻问题,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包括算法的学习和算理的理解)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1)教学有效性是情景创设的前提•所谓“有效”,情景创设能围绕新课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数学新知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在创设情景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教材

4、实际,巧妙地挖掘教学情景.(2)正确理解情景是避免走入情景创设误区的关键•情景创设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生活问题情景,生活问题情景只是情景创设中的一个重要形式,不是必要形式•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没有生活情景,没有花哨的图片与动画,却也同样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后面的新知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现象二:课堂提问模式化案例2:《等差数列前〃项和》教学片断教师:1+2+.・・+1()0=?学生:1+2+…+100=(1片100+...+(50+51)=5050.教师:那么一般的等差数列{an}的前〃项和S”

5、=a】+E+...+Q”的公式是什么?分析:对于类似于这样的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已经看得很多很多了,甚至有些麻木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为了回答问题而问问题,基本上全程学生都不用参与到课堂中,只是等着教师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就行了•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的梯度,没有任何的实效.对于上述案例,有的教师这样处理就非常好•考虑到直接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先用Flash动画展示接着设问1+2+・・・+100=?,学生易得1+2+...+100=(3100+...+(50+51)=5050.

6、教师再进一步设问: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色}的前〃项和+能否用上面的方法求?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易将问题转化为Sn=(吗+an)+(a2+a”」)+...•如此设计的问题情景,思维自然直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思维情境.待学生猜想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小幻+△)(〃“)之后,教师继续设问:猜想2的结果对于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成立,那对项数为奇数的是否成立?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再利用Flash同时展示并根据需要在适当时间给出提示:(1+2+...+1()())+(1()()+..

7、.+2+1)=100(1+100).这时很多学生都可回答出:(坷+勺+…+殆+⑺”+…+的+殆”⑹+色),即证得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S,,/去+◎⑺eN*).这样设计不但推导出了公式,而且还让学生切身体会了倒序相加法的妙用,一举两得.利用Flash进行这样的设置,可启发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进入并始终处在一种数学情境中,处于教师所激发形成的思维活动中,在教师所创设的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发展区中完成思维过程.这样的创新施教,既有深度,又有力度,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使教师的“教”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

8、“学”.对策:(1)关注学生现实,了解学生思维方式.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只有把教学的对象了解透了,才能有的放矢,战无不殆•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准备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做的题,教师预先做,预先想,在模拟体验中了解、估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从而作出预判,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2)精心设计提问,把握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维•一个好的问题,应该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