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

ID:57908888

大小:131.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4-03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_第1页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_第2页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_第3页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_第4页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讲义)第一章行为矫正概述一、什么是行为要科学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首先必须了解行为的含义。行为可以说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名词,但也是最难以界定的名词之一。对于行为的认识,目前心理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行为主义,如华生、斯金纳等,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像个体的跑步、游泳等;至于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则不被视为行为。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班都拉等,将行为的定义扩大,除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外,也包括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因此认知、观念、情绪等也在考虑之内。认知行为主义者,如贝克、

2、艾里斯等,则将行为视为内隐性的心理过程,强调信息加工、认知评价、问题解决等复杂历程;对于外显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总之,行为在心理学中的含义广泛,它既包含了外显的行为变化,也包含了内隐的心理过程。不过,就目前的行为矫正的应用而言,外显行为变化是主要的方面,内隐心理过程则处于次要的地位。二、行为改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在本质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身心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在随时改变。影响行为改变主要有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四方面的因素。遗传与成熟可以说是决定个体行为改变的先天因素,而环境和学习则是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

3、后天因素。遗传和成熟决定了个体行为发展的可能性,但只有环境和学习才能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才是影响行为发展的真正决定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说,行为是在环境中学习而成的,行为是可能改变的。因此,科学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三、行为的特征米尔腾伯格尔(Miltenberger)认为行为具有6个方面的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对于人们说的和做的,我们常常可以进行观察。如可以对说的内容及伴随的肢体动作进行描述。2、行为具有测量尺度38/38对于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测量。主要有三个维度,

4、一是行为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二是行为发生一次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三是行为发生时的强度。行为发生的次数、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是我们观察和测量行为时常常使用的维度。1、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描述和记录个体的外部动作,别人是很容易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的,但对于个体内心的心理过程,只有行为人自己才能体察到,若行为人将所发生的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报告,那么不仅行为人自己可以进行描述和记录,别人也可以进行描述和记录。2、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因为行为是一种包含时间和空间运动的行动,所以行为能对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某人将物品扔

5、到了地上,物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扔物品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如果扔物品的行为吸引了他人的注意,则社会环境也产生了影响。3、行为受自然规律所支配依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的出现和维持与环境中的事件、行为出现之后的结果有密切关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分析,找到控制行为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实施干预的计划,从而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4、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行为既可以指他人可以观察和测量到的动作,也可以是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前者的动作往往是公开的,后者只有行为人自己可以体察和

6、测量,如果行为人没有进行报告,他人只能通过其外部的动作进行猜测,而很难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测量,因此是非常隐蔽的。二、行为曲线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密集度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行为都落于中央位置。而行为过少和行为过多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正常人也会存在行为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正常人也会存在过多的行为,如:有的人会在学习的时候喜欢转笔,他的这种转笔的行为发生的频率过多,就形成了一种过多行为,通过转笔这种过多的自我刺激行为,他可能学习得更加认真、投入,学习效率可能会更好。再如:有的人很喜欢讲话、而有的人则非常喜欢运动。这些都有可能是

7、以过多的行为形式出现。但也有的人非常内向,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有了空闲时间也是呆在家中不喜欢出去;不喜欢讲话;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往往表现为过少的行为。三、什么是问题行为38/38正常人存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但我们往往不认为这些现象有问题,是因为虽然他们的行为发生频率属于少数人的范畴,但他们的行为也满足以下的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是正常的。首先过多或过少的行为它不能影响个体学习新的行为,其次不能影响个体以前学习到的行为,也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的社交活动,最后它们不能影响个体的独立生活能力。凡是不能满足以上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时,都应该充分地进

8、行思考,往往那种行为就可能是问题行为,要予以进行行为治疗。在行为矫正领域,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会成为矫正的目标。只有那些被判断为问题行为的行为才会成为被关注的目标,但也不一定需要进行矫正。问题行为指的是那些偏离常态,给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危害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