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竹简《金縢》校补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

ID:5791179

大小:1.08 M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4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_第1页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_第2页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_第3页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_第4页
资源描述:

《清华竹简《金縢》校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5清華竹簡《金縢》校補(首發)蕭旭靖江市廣播電視台我未克見《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今就復旦網《〈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金縢〉研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金縢〉研讀》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344。所刊佈之資料,申說數則,湊個熱鬧。本人學無師承,郢燕之說耳,諸位專家幸正之。釋文從《研讀》。(1)武王既克(殷)三年

2、,王不?(豫)又(有)?(遲)。按:今本《金縢》作“旣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傳:“伐紂明年,武王有疾,不悅豫。”《釋文》:“豫,本又作忬。”《說文》:“《周書》曰:‘有疾不悆。’悆,喜也。”《玉篇》:“悆,豫也,悦也。”?,當讀為悆。豫亦借字。段玉裁曰:“忬,蓋即悆字也。”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卷15,收入阮元《清經解》,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0頁。王鳴盛曰:“當以《說文》為正。”王鳴盛《尚書後案》,收入《嘉定王鳴盛全集》第2冊,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634頁。《禮記·曲禮》孔疏引《白虎通》:“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復豫政也。”非是。校為“豫”,猶隔。《玉篇》:“?

3、,古文夷字。”此簡讀為痍。《左傳·宣公十三年》《釋文》:“痍,音夷,本又作夷,傷也。”《説文》:“痍,傷也。”《釋名》:“痍,侈也,侈開皮肉為創也。”即指創傷。今本《金縢》作“有疾”,未言何疾。據此簡,則知王疾為外傷。廖名春曰:“簡文的‘’可讀作‘’。《說文》:‘,寒病也。’徐鍇《繫傳》:‘《字書》:‘寒噤也。’”廖名春《清華簡〈金縢篇〉補釋》,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liaomingchun001.htm。兹所不從。(2)秉璧(戴)珪按:,整理者原讀為“植”,《研讀》云:“‘’字楚簡多讀爲戴,沈培先生有文章專門討論過。清華簡的‘’

4、字也當讀為戴。《史記·魯周公世家》即作‘戴璧秉圭’。”今本《金縢》作“植璧秉珪”,傳:“植,置也。”孔疏引鄭注:“植,古置字。”《易林·中孚》:“武王不豫,周公禱謝,載璧秉圭,安寧如故。”又《需之无妄》:“載璧秉珪,請命于河;周公尅敏,冲人瘳愈。”《同人之晉》、《離之否》同。段玉裁曰:“載、戴古通用也。戴、植二聲同之咍職德部,是以所傳各異……古假借植字為置字。”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卷15,收入阮元《清經解》,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0頁。錢大昕曰:“戴即植字……載、置聲相近。”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105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印行,第2

5、61頁。孫星衍曰:“史公‘植’作‘戴’者,戴亦植也……《說文》‘植’重文作‘㯰’,故知㯰、置為古字。”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25頁。考《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索隱》:“側為邊側。載者,置也。”是“戴”、“載”並讀為植,訓為置。收稿日期:2011年1月8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8日頁碼:4/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5(3)尔(爾)母(毋)乃有備子之責才(在)上按:今本《金縢》作“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

6、”,《史記·魯周公世家》作“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於天”,《索隱》:“《尚書》負為丕,今此為負者,謂三王負上天之責,故我當代之。鄭玄曰:‘丕,讀曰不。’”“丕”、“不”、“負”一聲之轉。備,讀為服,實亦為負。王鳴盛謂《索隱》解為“負上天之責”不確王鳴盛《尚書後案》,收入《嘉定王鳴盛全集》第2冊,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639頁。,俞樾曰:“‘負子’之義本為‘不子’。”俞樾《群經平議》,收入王先謙《清經解續編》,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6830頁。曾运乾读“丕子”为“布兹”,解为“布席”,指助祭之事轉引自周秉鈞《尚書易解》,嶽麓書社1984年版,第149頁。。皆未為得也。(4

7、)尃(匍)又(有)四方按:今本《金縢》作“敷佑四方”,《史記·魯周公世家》同,傳:“布其德教以佑助四方。”《集解》引馬融曰:“武王受命于天帝之庭,布其道以佑助四方。”並訓敷為布,佑為助。劉逢祿曰:“‘敷’、‘傅’通,助也。”劉逢祿《尚書今古文集解》,收入王先謙《清經解續編》,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0頁。俞樾曰:“敷之言徧也,字通作普,亦通作溥,敷、溥、普文異義同佑乃俗字,當作右,而讀為‘有’。敷佑四方者,普有四方也”俞樾《群經平議》,收入王先謙《清經解續編》,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68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