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

《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

ID:57922791

大小:161.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_第1页
《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_第2页
《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绘第38卷第1期2015年2月观潮塔倾斜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王进志张二钢(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本文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潮塔倾斜观测,用严密平差方法计算观潮塔的重心点坐标,计算倾斜方向和倾斜度。本文所述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方法可供有关测绘工作者参考。[关键词]正多边形;重心;误差方程式;严密平差[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5019(2015)01—0033—03InclinationObservationandDataProcessingoftheWatc

2、hingTideTowerWANGJin-zhiZHANGEr-gang1引言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通过现场踏勘后,根据建(构)物的形状进行了倾斜观测方案设计。下面以观潮塔倾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对两个建、构筑物的倾斜斜观测项目为例。观测项目进行了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这两个建、构筑物分别是观潮塔和文物古迹经幢,其形状、结构如2观测方案设计图1所示。2.1测量方案观潮塔为木质建筑,各层均为六边形,均关于重心点对称。可见,只要测定不同高度处建(构)筑物的水平剖面图,即可求解出各高度处的重心点坐标,最终得到其倾斜角。观测方案

3、为:采用全站仪观测建(构)筑物不同高度处的拐角点坐标,求解出不同高度处的重心点坐标,最终计算出建(构)筑物的倾斜角度。2.2观测精度估算建(构)筑物倾斜角精度要求及建筑高度如表1。观潮塔经幢表1倾斜角精度图1观潮塔和文物古迹经幢名称塔建(构)筑物是否倾斜,通常是按建(构)筑物不倾斜角度精度限差0。1019同高度处水平断面的重心点的连线是否与水平面垂直(≤)(3‰)来评定。这两个案例中,观潮塔的中轴线处上下楼层无建筑高度(m)23法通视,难以用准直法测定其倾斜角:经幢为岩石构筑物,其中轴线完全被岩石封闭,无法通过简易

4、测量方法按上表精度要求计算出的建(构)筑物重心点的测定它们的重心点坐标来判断它们是否倾斜。精度要求见表2。表2建(构)筑物重心点精度名称塔顶、底重心点水平投影间距误差限差(cm)2300*3%o=6.9重心点坐标误差限差(cm)6.9/=4.934测绘第38卷第1期2015年2月2.3观测方法式中,、为建筑物第i个拐角点的真实坐标,为保证精度,观测时的垂直角度不宜大于25。,X。、Y。为重心点的概算坐标,、Y为重心点的坐标故测站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值不宜小于建(构)筑改正数。物高度的2.14倍。具体观测方案见表3。

5、再令:厶一得到问接平差的误差方程式:3数据处理vlyl正多边形的重心点与正多边形的拐角点连线具有多种性质,如三点(拐角点、重心、拐角点)于同一直线上、重心点处各角相等、重心点与各拐角点的即=BX-L=(等等](距离相等、两线夹角值为已知等,可利用此性质建立按问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出、,得严密平差方程式,求解出重心点坐标;多余观测值为到重心点坐标的严密平差值:已测正多边形拐角点数减2。本例以正多边形的重心点与各拐角点的距离相=X。一,=yo—Y等为条件,假定重心点与各拐角点的距离为观测值,4实例拐角点的坐标为己

6、知值;以重心点的坐标为参数,采用间接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4.1观测数据重心点与建筑物拐角点距离L的平差值方程为:以观潮塔的第二层的建(构)筑物拐角点坐标为例,实测的塔拐角点的坐标见表4。三=+=√(一X)+(—)4.2观测数据处理取以上6点的坐标平均值作为塔重心点D的坐标按台劳(Taylor)公式展开,得:概算值,重心点D与以上6个拐角点距离的平均值作厶+:一等一n为距离观测值,即:Xi~=59975.084,50=39980.363,=4.010。其中:△=X一X。;△。=一Y。;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误差方程的系数

7、和常数项,so=4(x。一Xi)+(Y。一)如表5所示。表3观测方案建(构)筑物名称水平角观测次数距离观测次数全站仪与建(构)筑物的距离仪器型号塔l测回l测回≤49m6”,5+5ppm表4塔拐角点坐标点号AlA2A3A5X59971.10659973.57259977.56359979.06159976.60759972.594Y39979.81639976.64439977.25339980.86939984.06639983.528表5误差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距离Xi—X一Y。近似边长观测边长△?△0l=L—Si

8、(m)(m)(m)L(m)5S(Il1)A.D一3.978-0.5474.0154.Ol0—0.99078一O.13624-0.005A2D一1.512-3.7194.0154.01O-0.37659—0.92628—0.005AD2.4793.113.9774.0100.62333-0.782000.033AD3.9770.5064.0094.01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