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论文.pdf

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论文.pdf

ID:57925399

大小:227.1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论文.pdf_第1页
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9期(总第138济南刘智远村岩溶发育特征及地基处理方法一王宏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刘智远村的岩溶为鲁西地区比较典型的类型,断层诱导岩溶发育,岩溶并见钙质胶结的断层角砾岩,局部也充填断层泥。东部洞隙中充填物强发育区形成不均匀地基,在岩溶场地进行工程建设,应根据不均匀地以红黏土为主,少见碎石。基的结构,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1.5平面上岩、土分布不均匀,多种溶蚀形态交错关键词:断层岩溶不均匀地基根据刘智远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实施过

2、程中,基坑开挖揭露,西部为大范围红色黏土,中间石芽不均匀分布,局部为大块孤石,土层分布刘智远村位于济南市东郊,经十东路以北,世纪大道以南,风山路范围广,可视为一个溶蚀洼地。东部岩石面积相对较大,呈现溶沟交错以西,风凰路以东,该区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属丘陵山地向山前冲洪分布的网状结构形态,局部岩溶影响深度较大,发育为直径约10—20m积平原过渡地段,上覆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薄层黄土状土及残积红黏的溶斗。可见断层上盘(西盘)岩体的破碎程度较下盘(东盘)高,上盘土,下伏奥陶系厚层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根据物探

3、查明,东梧断层从溶隙更发育,充填物中含溶蚀塌落的碎石更多。刘智远村西部自南向北贯通,该断层走向NNW15。,倾向WS,倾角7O。总之,该区断层破碎带在垂直径流和水平径流的溶蚀作用下,岩溶~80。,为一高角度正断层,该断层在东梧以南出露,刘智远村位于东在水平方向形成层状溶蚀裂隙,在垂直方向形成溶沟、溶洼、溶斗形态,梧断层的北段,在刘智远村为隐伏状态。由于断裂构造运动导致构造后为土层覆盖,成为停滞、封闭的岩溶区域。带岩体破裂,形成断裂破碎带,破碎带提供了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2土岩组合不均匀地基空间,给石

4、灰岩地区的岩溶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断裂构造对岩溶因该区浅部岩溶发育,地表下15—50m深度范围内为岩溶发育带,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沿断裂带延伸方向岩溶发育程度高。在该区施溶沟中充填黏土、碎石土,土层中间石芽分布,平面上地层岩性不均匀,工的勘探孔中,约70%的钻孔揭露岩溶裂隙和溶洞,判定刘智远片村位土、岩相间分布,土层和岩层强度差异显著。下伏完整基岩面埋藏起伏于断层破碎带范围内,受断层影响,该区浅层石灰岩岩溶强发育,形成不平,导致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岩土层厚度不均匀,所以该区作为建筑场典型的土岩组合不均匀

5、地基。地,地基土为典型的土岩组合不均匀地基。1岩溶发育特征3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该区岩溶的发育主要受断层控制,以及地层岩性的影响,呈现区域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溶洞、暗河地下溶蚀空间时,在附加荷性的特征。载或振动下,溶洞顶板坍塌会导致地基突然下沉,该区岩溶洞隙基本为11以断层轴线为核心,岩溶发育程度向两侧呈逐渐减弱趋势黏土及碎石密实充填,钻探未揭露无充填洞隙,且充填物的承载力大于东梧断层南北向延伸,断层轴部及附近,岩溶强发育,西侧至凤凰200kPa,一般不会产生顶板坍塌、地基下沉问题。路,东侧延伸

6、至凤山路以东的长山岭。远离断层轴线,发育程度逐渐减该区岩溶不均匀地基主要特点是地层结构的不均匀性,导致地基弱,凤凰路以西及长山岭以东,岩溶基本为微发育。各部位承载力差异显著,局部岩石承载力高,为硬地基,局部土层承载1.2断层西侧溶蚀深度较深,东部较浅力低,为软地基,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由于东梧断层为向西南方向倾斜的正断层,西侧上盘下降,东侧下由于溶隙和溶沟、石芽的发育,导致基岩面起伏较大,基础压缩层盘上升,断层东西两侧岩溶发育呈现明显差异性,上盘的岩溶较下盘发厚度不均匀,也是产生不均

7、匀沉降的原因之一。育。断层西侧上盘岩溶带岩体为碎裂状结构,局部为散体状,溶蚀强当基础置于岩石上,附近有溶沟或竖向岩溶裂隙,削弱了基础的侧烈,大范围普遍发育蜂窝状溶孔,且分布比较均匀,形成整片岩溶化灰向约束作用,基础可能产生侧向滑动,尤其对于独立柱基和条形基础,岩带,仅局部发育层状溶蚀裂隙,溶蚀深度为40~50m,下伏完整基岩基础面积相对较小,产生侧向滑动的可能性大。面较平缓,起伏较小,连续的基岩面标高一般为25~30m。断层东侧下所以在该区实施建设工程,应针对不均匀地基的土岩组合结构,采盘岩体完整性相

8、对较好,岩溶形态以层状溶蚀裂隙为主,平面上发育为取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均匀分布的溶沟、溶斗,溶蚀深度为3~20m,完整基岩面起伏较大,4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基岩面标高约为45~70m。溶蚀影响深度西部较深,东部较浅,下伏完该区岩溶发育程度高,地基平面上岩土分布不均匀,垂向溶隙多层整基岩面东高西低。发育,地基受力层岩、土厚度不均匀。应根据不同基础设计等级、不同1.3溶蚀裂隙呈多层分布基础位置的土岩地层分布比例,结合基础荷载要求,选择适当的地基处该区基岩岩性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