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doc

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doc

ID:57958103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doc_第1页
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古诗词应重视朗读。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古诗词要注重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关键是如何读。我觉得要多读,反反复复地读,第一次读,要读准字音;第二次读,要读准节奏;第三次读,要读出感情。而这个“感情”是随着对诗词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的,所以,“读出感情”要基于理解诗词的基础上,且要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要边读边理解,边理解边读,这样,朗读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词的理解。理解了就能品出感情来了,诗意也品出来了。2、加强理解理解古诗意包括

2、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这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1)、风景再造品诗境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乐府歌辞《陌上桑》等。多数诗歌可以配上画面,辅以音乐、舞蹈,甚至可以拟拍成电视精品,拟制成网页等。(2)、

3、抓住诗眼巧妙引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①、是教师有意为之。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

4、我们一起来细品。”②、是教师有意逮之。诗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诗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抓住它,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呵,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

5、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③、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当然有些时候,学生的喜好是不统一的,如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有些学生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些喜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过这没关系,无论他喜欢哪一句,你都可以让他说说:“你

6、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呢?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旁征博引妙开拓:就诗论诗,有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有所联系,有所开拓,如学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学生问:“‘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怎么理解?难道韩愈的侄孙很想韩愈死吗?韩愈还没死,为什么他要过来收‘吾骨’呢?”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吟诵曾经学过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一贬二十三年,那么韩愈将要被贬多少年呢?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呢?也不知道。所以这里实际上是韩愈在向侄儿交代

7、后事。由此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韩愈对前途的迷茫心绪。又如陶渊明《饮酒》中的“飞鸟相与还”一句,若仅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往往无法体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后的陶醉之情,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旁征博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需要。旁征博引还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的需要,如谈到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8、取丹心照汗青”,可看现代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体会从古到今先烈们的前赴后继以及他们反抗精神的一脉相承,同时,还可以将二人作个比较,文天祥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但他还只是想要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气贯长虹,死后还要亲自率领部队起义,可谓鞠躬尽瘁,死后不已。二人,一样的爱国,不完全一样的境界,将两种境界摆出来,相信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深入,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会更深刻。3、授之以渔老师教学生“授之以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