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ID:57958754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庙头小学潘金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点体会。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就可以营造出自由宽松的教学气氛,擦亮学生创新的火花。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有的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2、、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品质。其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此外,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古怪问题和别出心裁的念头,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尽量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有一个学生提出:“火柴为什么不用盒子装?一把火柴为什么还要一根一根地卖呢?”又有一个学生提出:“她为什么能在墙上擦燃火柴?我也试过,可在墙壁上、桌面上都划不着呢?”我不但没批评他们,反而在鼓励了这两个认真读书能发现问题的学生以后,让其他学

3、生帮助解决问题。可孩子们讨论了半天也不得其果。我提示了一句:“不知那时的火柴成份与现在的一不一样呢?”学生们顿时热闹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我总结:“你们的猜测大致没错。最早的火柴是德国人发明的,用燃点极低的磺磷作燃料,制成一根一根地出售。”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思维活跃,自身思维的品质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识得到了丰富。二、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的时空。我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目前来说,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

4、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样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我让学生质疑。学生围绕“踏歌”提出了:为什么要踏歌?踏的是什么节拍?又是什么样的歌?我先不正面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解疑。通过合作学习对“为什么踏歌”理解了,后两个问题则回答不上。我再引导学生联系背景和课文中的插图去体会人物的感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一来,见解可多了:有的说是缓慢的脚步,凄凉的歌声;有的说是急促的脚步,高亢的声音;有的说是轻快的脚步,洪亮的声音。而且支持各种见解的理

5、由都挺充分的。我最后不下结论,只是说怎样的节拍、什么样的歌声要根据心情而定,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再来告诉我。在教学中,努力创造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情境,提供学生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努力使其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使学生在这个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尽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体。创新的过程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抽象思维,又需要形象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又需要分析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教学中

6、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是什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如在教学《第一场雪》一课时,当我问:“课文从什么地方突出雪大的特点?”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到“枯枝被积雪压断了”时,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异议,他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未必是雪大的原因,就算是不下雪,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也会断的。这时又有另一个同学反驳。看到这种情况,我索性让学生分成两方展开辩论,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如在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后,让学生

7、们分组为邱少云写碑文,还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邱少云不牺牲会怎么样;在学完《凡卡》后,让学生思考凡卡“甜蜜的希望”能实现吗?并展开辩论;学完《詹天佑》后让学生为京张铁路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我希望学生们不单只理解了课文,同时他们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都能得到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