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

ID:5796128

大小:393.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7-12-25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_第1页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_第2页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_第3页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_第4页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届皖北地区(宿州)产学研对接会科技成果简介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可转化成果和项目简介联系人:沈周高联系电话:0551-5786349第一部分:动植物新品种1、小麦新品种(安农0305、皖麦48、33、41、49)小麦新品种——安农0305小麦新品种“安农0305”于1995年配置杂交组合矮早781/皖宿8802,杂交后代采用衍生系统法处理,2001年稳定成系,200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2004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春水组预试,平均亩产565.55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8.26%,达极显著水平。200

2、4-2005年安徽省春水组区试,平均亩产406.0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4.4%,达极显著水平,居供试品种第6位。2005-2006年平均亩产472.2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1.7%。两年平均亩产439.1公斤。2005-2006年安徽省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3.4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3.1%,居供试品种第1位。2005-2006年安徽省春水组生产试验,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该品种容重810g/L,籽粒蛋白质含量12.55%(干基),湿面筋含量24.8%(14%湿基)

3、,沉降值16.2ml,粉质仪测定的面团吸水率52.4%,稳定时间1.9分钟,拉伸仪最大抗延阻力145E.U,拉伸面积34.2㎝2。基本符合GB/17320-1998弱筋小麦标准。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株型略松散,旗叶挺举。长势较壮,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抗寒力和抗倒伏能力一般。穗近长方形,长芒,护颖白色,无茸毛,卵形,肩斜,嘴锐,脊明显。穗长7-9厘米,每穗结实小穗18-20个,小穗着生密度中等,每亩穗数37-40万,穗粒数35-38,千粒重40g左右。籽粒白色,卵圆形,粉质到半角质。高分子量谷蛋

4、白亚基为Null、14+15、5+10。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适用推广区域:安徽沿淮地区,淮北晚茬麦。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为了稳定饼干小麦品质,应调减基、追肥氮肥的比例,一般基肥占70%-80%,返青肥占20-30%,少施或不施拔节孕穗肥。合作方式:品种转让,技术服务等。联系方式: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沈周高,0551-5786349,kjcszg@ahau.edu.cn。强筋型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3皖麦33于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

5、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质面包型小麦新品种,也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通过审定的面包小麦品种。属春性,中熟,全生育期200-220天,平均亩产量316.5公斤。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4.5%-16.7%(干基),粉质仪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12.0分钟,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24.3分钟。面包体积825cm3,面包评分88分。该品种抗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和纹枯病,抗倒伏能力较强,分蘖中等,但成穗率高、籽粒角质、白皮。适于沿淮地区或淮北地区晚茬麦(甘薯、棉花荐等)地块种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合作方式:品种转

6、让,技术服务等。-273-第四届皖北地区(宿州)产学研对接会科技成果简介安徽农业大学联系方式: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沈周高,0551-5786349,kjcszg@ahau.edu.cn。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41皖麦41于200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皖品审00020292)。该品种半冬性,生长后期叶片和茎杆上附有腊粉,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千粒重一般在45-50克之间,容重在800克/升以上,籽粒外观好;一般亩穗数35-40万,穗粒数35-40粒,平均亩产为400-450公斤。该品种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成熟

7、期较早,中抗白粉病,耐纹枯病和赤霉病。该品种面团稳定时间6.0分钟,属中强筋小麦,适于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推广种植。由于其籽粒品质好,容重高,是皖北地区的主要搭配品种。合作方式:品种转让或合作开发。联系方式: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沈周高,0551-5786349,kjcszg@ahau.edu.cn。优质白皮弱筋小麦新品种——皖麦48“皖麦48”于2004年通过国家级审定,是科技部、农业部后补助奖励新品种,并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资助,其综合性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农业部和安徽省重

8、点推广的优质高产弱筋小麦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CNA001418E)。“皖麦48”的主要特性有四点:第一,产量高。在淮北片平均亩产达504.8公斤,在国家黄淮南片平均亩产可达476公斤,较一般小麦品种平均可增产9%左右;第二,抗性强。该品种抗高温,灌浆快,落黄好,耐旱性较强,产量和抗性都优于我省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第三,品质优。该品种白粒,粉质、面筋弱,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