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

ID:57975408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_第1页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_第2页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_第3页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一天,有个猴子勇敢地站了起来,还试着走了两步,不料刚走两步,就有一群猴子批评他:“我们一向是爬着走的,你小了居然敢站着走,这还了得!”说着一齐上前,硬是把这个勇敢者凑了一顿。大家亲眼看了这一切,提心吊胆,从此就再也没猴子站起来走了。为什么猴子们至今还在地上爬,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教学思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呢?请看下面的例子:某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很显然,是学生没有创造力吗?不是。是我们传统的

2、教育模式扼杀学生这种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1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应以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止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來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后概括梯形的定义,有学生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対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

3、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木质区别,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2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具体策略2・1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却是创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学中既要鼓要励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1.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谍前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

4、2.1.2针对题目质疑。题耳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2.1.3引导学生课后质疑。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1.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质疑的质量。如“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口积月累学生由敢提问题,渐渐的就会提问题了。2.2学会讨论冃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既然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那么究竞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富有实效

5、呢?2.2.1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或六人为宜,编组时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便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同时分工要明确,组长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示范作用,但“组长”要实行轮换制。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得到发展。2.2.2讨论的时机要恰当。讨论缘于教学需要,讨论的次数和时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但不可以过多。讨论的时机可以选择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也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2.2.3讨论的时间要有保证。时间的长短直接制约着小组讨论的质量,即使受40分钟的限制,也应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

6、。否则,小组讨论就只能成为新课程的点缀。2.2.4讨论方法的要指导。在小组讨论中,应注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发言,善于吸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另外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2.2.5讨论的结果要反馈。除了认真组织讨论外,还必须做好讨论后的反馈工作。通过各组代表发言,耍适当板书,重视采纳不同的意见,由于讨论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度,因此讨论的结果应允许多样性。2.3学会创造2.3.1求异。即坚持结论的多维性。教学中要求,要让学生敢打破常规,敢于求异,让学生“仁

7、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2.3.2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殊途同归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2.3.3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样性。创新教育课堂信息交流需耍由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学生可以眼、耳、口、鼻、舌多种感官接受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