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doc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doc

ID:57978993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5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doc_第1页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摘要】通过分析青少年自残人群的心理状态,了解青少年自残的各种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心理误区,不再伤害自己。【关键词】自残、青少年、原因、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不断报道的自残事件,大多发生于青少年,加上自己身边曾经的经历,使自己萌发出写这篇论文的念头。根据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属于心理不正常倾向的占22﹪,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高达43.7﹪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3﹪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这些数据,是值得人深思其发生的原因的。一、自残的定义目前,对于自残行为的定义,在我找了

2、各种资料之后发现研究者各自有独特的见解,综合各相关文献,可以归纳为: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而自杀是自残的最极端境界。二、导致自残的主要原因各方资料显示,导致自残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学的根源;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寻求关爱和关注;人格因素;青少年时期的特殊心理;生理因素等等。(一)心理学根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人有多层次需要,而需要是不断发展递增的,发展需要受到抑制的时候,人会感到痛苦。这时候发展需要会转化成压力,造成人的焦虑、紧张和烦躁。发展需要可能会异化

3、,造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而自残正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二)童年的创伤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精神暴力的人,实施割腕等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倍,经历过家庭破裂或在学校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也较容易自残。各种资料中显示,不少自残的青少年,都有过童年的不幸,例如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暴力,在学校常受侮辱、嘲弄等,自卑心理严重,自我价值感低。童年的不幸致使长大后对自己的否定固化到脑海里,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当压力困难出现时,也就会不自觉地采用自残的消极方式来解决问题。(三)现实的压抑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

4、,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生活节奏快学习负担重,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中,不停地受挫,体验着挫败感,常常感到无助和无能,时间长了就会失控和绝望,产生心理危机,部分学生就会通过惩罚自己来处理问题,即把感情的痛苦转化为身体的一种形式,以减轻情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愤懑和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出更糟糕的事情。(四)寻求关爱和关注通过调查,人际关系淡漠、亲子冲突、伙伴关系紧张、失恋、单相思、对于力量的崇拜、学习压力、人生的消极情绪等等,每一条,几乎都能成为青少年自残的理由。但是这些原因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因为自卑,经常

5、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挫败。他们陷入了情感的孤独,在没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情形下,他们不得不用自残的方式引起亲人的注意或控制亲人,来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五)人格因素有的中学生对批评、挫折非常敏感;遇事情绪化,易冲动;有的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又无力改变眼前的一切,就会采用自残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还有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或创伤应激后反应,解离性疾患,冲动控制障碍等,在遇到压力打击时,也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进行自我伤害。(六)青少年时期的特殊心理目前人类最大的感受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压力、挫折、困难和失败,成人一般都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排解和转移。

6、但处在13、1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是个弱势群体,心理、生理发展还不成熟,并且处于“精神断乳期”和“心理断乳期”,同时,又是身心发展“风暴期”。一方面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人生观,可以独立面对社会,做自己的主人;另一方面处事中又显出幼稚和无力、无助,这对他们的打击和挫败,就会出现焦虑急噪的心态,进而就是行为的不能自控,出现自残行为。而16、17岁的“大孩子”,是自我意识形成和自我认同确立的时期。这时,情绪敏感而复杂,不稳定,易冲动自尊心强,又带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表现为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和行为,不安于平庸和过度的平静,奢求刺激中获得快感,这时如果自我同一性没有得到确立,处在情绪不稳定时,

7、走极端的行为也会是他们一些人选择的方式。(七)生理因素自残者往往极容易生气、冲动、焦虑、好斗,医学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他们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较少有关。一些易发怒的人,如果大脑中多巴胺含量正常,他们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含量较少的人则会通过自残或自杀的行为把心中的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就这些原因和我身边曾经的经历来说,我认为,现实的压力、为了寻求关爱和关注以及人格因素是导致青少年自残的主要原因。至少在我身边,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