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

ID:57985486

大小:51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5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_第1页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_第2页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_第3页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_第4页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批评-刘守祥作品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论文学生姓名:柯文烁学号:1406270615指导教师:汪航课程名称:设计批评有关刘守祥作品《鲜果系列》赏析与研究刘寿祥   1958年4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范专业,并留校任教,从事水彩画的教学与创作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水彩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收藏。刘寿祥教授水彩画《鲜果系列》静物作品赏析研究众人都在生活中。或是说都在生命的过程之中体验着生命在时空中进行的流程。酸、甜、苦、辣各有所感,喜、怒、哀、乐各有所兴。使

2、人彷徨不安的是---总有感而无发的尴尬。人们靠语音文字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部分地解除了这种尴尬。但总有另外一些内容与状态,思维与情感非语言所能表达而又非要表达!这就需要另外一种形式符号来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人类赋于艺术这样一些使命:作为“理想”(黑格尔)、作为“可传达的愉悦”(康德)、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可莱夫、贝尔)、作为“感情的传达”(托尔斯泰)、作为“趣味的对象”(大卫、休莫)------等等。先哲们的理论皆独到而深刻,但作为忠诚耕耘的艺术实践者的刘寿祥教授,则不愿意以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理论上的思辨,他以数十年的绘画艺术的实践历程,用最简洁、最明晰、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对绘画

3、艺术的深刻理解:“真诚的感悟与会心地表达”。感悟以体验为始,体验又以器官的感知为先,从人的生活过程中沁入,通过对沉重肉身的际遇进行“拷问式的积定”,以此透入到事物的普遍一般性之中,形成由感觉体验开始的知觉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这并是感悟的一般过程。众人都在体验中。但感悟之果却只有杰出的艺术家才得以攀摘。所以才有智者指出:“艺术家的体验是一种伟大而深厚的体验”。只有杰出的艺术家才能从低端的体验中走出来,从情感的体验中发现真理与价值,感悟到我们人类复杂的情感当中那最深刻的“共通的灵性”,并用真诚的态度和适意的手法“会心”地传达出“感悟”的结果。于是才成就了艺术之于我们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与开

4、悟”、心有灵犀般的“会意与共鸣”。赏读刘寿祥教授的水彩画《鲜果系列》静物作品,我们无疑能领略到艺术的这种“灵性的开悟”与“会心的共鸣”。 一、“正大光明”之相与古典之美 在刘寿祥教授的作品中,静物之物非止于物本身,屏蔽于人心之外。而是能与人的心灵息息相通,可移情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的灵性之物。是物也非物。是物:真实的形状、色泽、体积与存在环境;非物:超越于实用关系之上,典型的视觉符号,包含着某种抽象、概念的活动,传导出非物的精神内容。所以我们的赏读总是从真实的画面形象中渡入。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端正圆满、真实高大的触目震撼:往往全开的画幅,物象形体挺拔端正、庄重敦厚、细节真实、表现精到、鲜

5、活生动……是历经千年传承的西方绘画的造型传统,亦如《艺术+》杂志上对他画上真实感的述评之语:“苹果就是苹果,梨就是梨,布就是布……”。而真正的艺术生活是既要与大自然的造化默契,又要与造化争强的生活。艺术从不只是专造幻像以娱人耳目,而应是“超出象外、得其环中”,是事物本质精神的揭示与阐明。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艺术中“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他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刘寿祥教授的静物作品又岂能止于描绘的真实?在真实的视觉境中,物的体量有如“塞尚”一般的力透宇宙本质的超验感。果品

6、显现的是生动鲜活的生命体征,富有饱满的生命热情;在光彩怡然中焕发出勃勃而动的生命之相。大块的深黑色的运用与鲜丽的红蛇果、柠黄的柠檬、香梨之间有序相衬,创化出具有象征意味的“肃穆与崇高”的意境。陶瓷瓶罐伟岸稳固,有如“君子”之“正”形,凛然而具浩然之势。凸现出“正大之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以传统手工艺衬布点缀其中,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西洋画的造型观念相串接,隐寓着文化的融合与通达。画面一应大小之次序,高低之错落,轻重之缓急,鲜晦之互托,雅俗之色变,无不化为高雅纯粹之气度,这种气度虽凛然而至却也温和通达,虽理直气壮但不盛气凌人,显现出含蓄温和的特征。——这正是绘画艺术体现民族精神与人格品性

7、的“正大光明”之相。“正”的特质除了在物象造型上表象外,尤其内含于作品内在的“正气”品质之中。是“高雅之情、一寄于画”的会意传达。这种高雅的情感显然不是少数当代艺术家所宣扬的个体私情,而是通过深刻的感悟而启动的内在精神力量。有着个体包容广大的从容气度。苏珊、朗格说:“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的形式”。如同生活中妇孺的嚎哭宣泄不是艺术一样。如果要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