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

ID:57991359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1页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2页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3页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4页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建筑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不仅耍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需求,还要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在建筑施工屮需要重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本文从以下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特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关键问题,提高建筑结构抗農能力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1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1.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

2、设计(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它虽然受抗震有关科学理论的引导,向技术经济合理性方向发展,但它更要有坚定的工程实践基础,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容不得半点冒险和不实。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现代规范中的条文有的被列为强制性条文,有的条文中用了“严禁,不得,不许,不宜”等体现不同程度限制性和“必须,应该,宜于,可以”等体现不同程度灵活性的用词。1.2抗震设计的理论。%1拟静力理论。拟静力理论是20世纪10-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

3、论,它在估计地震对结构设计的作用时,仅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地震力的大小相当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1反应谱理论。反应谱理论是在20世纪40〜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以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曲运动特性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为基础,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学者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1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20世纪70-80年代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它的发展除了基于6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外,人们对各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线性

4、与非线性反应过程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强農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各种受损结构的地震反应记录也不断增多。进一步动力理论也称地震时程分析理论,它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2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特点2.1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5、2.2地震荷载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水平荷载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并且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引起很大的轴力,这些都与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故随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水平载荷大相径庭。对高度一定的建筑物而言,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随着建筑物的质量、刚度等动力特性的不同,水平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的变化是比较大的。2.3耍重视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高层建筑结构随着高度增加,刚度减小,显得更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然安全,需要在结构构造上釆取有利的措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3建

6、筑结构中抗農设计的关键问题3.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建筑施工屮,需要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场地,需要避开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场地,尤其是在危险地段,更不应该修筑建筑物。研究表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坏,除了地震释放的能量,引起的结构性破坏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物场地的选择。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修筑建筑物时,进行地段选择的时候,需耍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比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状态不均匀地段。当然,在工程建设中,如果确实不能避开这些地段的时候,则需要采取相应的

7、加固措施,以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3.2结构体系选择。%1结构体系需耍避免対建筑整体抗震产生不利影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不能因为部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下降或者丧失。②结构体系需要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播途径。%1结构体系需要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上述良好的能力,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结构体系需耍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需要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的变形或者削弱而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屮或者塑性变形集中。3.

8、3结构的规则性。结构的规则性主要表现在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上,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需耍注意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需耍比较接近,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