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

ID:57992428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6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1页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2页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3页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4页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诊断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6±13.9)岁,男78例,女26例。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并按细胞分裂指数和Ki-67指数对肿瘤进行分型和分级,并对比神经内分泌瘤与神经内分泌癌组织学特点。结果:神经内分泌瘤38例,神经内分泌癌58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8例。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位置、手术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

2、内分泌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特点及预后不同,神经内分泌瘤肿瘤恶性度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神经内分泌癌与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患者生存期短。【关键词】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研究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10-0045-03doi:10.14033/j.cnki.cfmr.2015.10.022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好发于消化、内分泌及呼吸系统,包括胃肠道、胰腺、甲状腺、支气管和肺等。但学术界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存在分歧,既往统称为“类癌”,但不能反映肿瘤的起源生物学性质,

3、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提出了新的分类体系,较好的概括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1]。以往研究报道此类肿瘤发病率低,但是近儿年有学者报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比10年前增高了5〜8倍,其中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好发[2]。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有关月夷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报道较多,因此拟收集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借签。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诊断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平均年龄(50.6±13.9)岁,男78例,女2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定知情同意书,保

4、密知情书,研究通过更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核实。1.2诊断及分类方法依靠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如突触素及嗜辂粒素A等,并按细胞分裂指数和Ki-67指数进行分型和分级。2010年WHO分类法:(1)神经内分泌瘤,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异型性轻至中度,组织学分为NET1级和NET2级;(2)神经内分泌癌,显著核异型性,分裂相数高,NET3级;(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能形成可识别的腺上皮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1.3手术方法主要手术方法:内镜切除、开放式根治性术、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姑息性切除、远端胃联合部分横结肠切除。术后患者均行化

5、疗,药物冇顺钳、依托泊昔、奥沙利钳、阿霉素等。1.4随访有专门医生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获得信息,记录患者预后情况。1.5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频数描述,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表现及病理(1)临床表现:上腹饱胀,吞咽困难,黑便,呕血,恶心,幽门梗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肿瘤主要位于贲门、胃体、胃窦。英中神经内分泌瘤38例,神经内分泌癌58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8例。(2)病理:神经内分泌瘤NET1级细胞

6、屮等大小,核型单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极少冇核分裂像。神经内分泌瘤NET2级细胞实性聚集,呈圆形、梭形,胞质屮等,有显著的大泡状核,核分裂像多,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像。神经内分泌癌由圆形和梭形细胞组成,胞质少,核大,核分裂活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染色有突触素、嗜锯粒素A及CD56表达。2.2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对比分析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位置、手术类型、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表达为缓慢生长、低度恶性,至高转移性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7、患者临床症状出现晚,表现为局部占位多见,因此对肿瘤的诊断带来困难。目前临床上的诊断手段有内镜、CT、MRI、PET-CT等,主要用于评估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发现可疑转移灶,评估肿瘤分期及手术可行性。免疫组化用于检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如突触素、嗜铭粒素A、CD56、PGP9.5、NSE。而手术治疗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约占整个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0%〜45%[6]。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数以腹部不适为主,可冇疼痛、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笔者本次釆用2010年WHO推出了新的分类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