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

ID:57995657

大小:3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6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_第1页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_第2页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_第3页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_第4页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云晓:成功的教育让人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2013-02-2009:06:33)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访马丁·塞利格曼教授马丁·塞利格曼,美国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于1998年创立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生活得快乐、成功、有意义。著有《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等。在很长时间里,

2、心理学都是从抑郁等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世界并力求改造矫正,而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心理学除了关注心理疾病,更应该关注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他力求从积极心理角度,使用精确的测量和各种正向的方法提升个人幸福感,并且将这种理论及方法延展到了家庭教育领域,为广大的家长和儿童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行动指南。2012年11月,塞利格曼教授来到北京讲学,我们有幸采访了他,并结合其著作要点,整理出如下访谈记。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的来源之一11少年儿童研究:塞利格曼教授您好。“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您能简略为我们概括一下理论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吗?马丁·塞利格曼:1967年,我们在研究动物时发现,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

4、作上失败,他就可能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比如孩子会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等。 少年儿童研究:孩子同样会存在那么多的失败体验,产生习得性无助吗?11马丁·塞利格曼: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弟弟想要模仿姐姐搭积木,但是姐姐的动作太快了,弟弟赶不上她。每一次将积木推倒的过程都会让这个男孩生气

5、,爸爸看到他很沮丧,就试图安慰他。爸爸这样说的:“你做得真好,我觉得你做得太棒了,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但是儿子说:“才不是,我做得很差,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爸爸说:“这不是真的,只要你拿定注意,什么事都能做成。让我帮你做吧,我会帮你做一个能够飞到月球的火箭,它会是世界上最快的火箭,而且它是属于你的。”儿子说:“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都不会成功。”这位爸爸十分疼爱孩子,而实际上,他在整个过程中犯下了三个错误。第一,爸爸说的每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第二,为了让孩子高兴,他

6、主动帮孩子做了一个现阶段他没能力完成的东西。爸爸传达的信息是:当事情发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状况时,你就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为了建立儿子的自信,爸爸反倒教他无助。第三,也是最严重的错误:这位爸爸没有对儿子解释失败的原因提出反证。我们可以看到,儿子从最糟糕的方面来看待挫折,他不仅坚信这种悲观的原因,并且用消极的方式应对。而爸爸没有意识到这种悲观对于孩子的伤害。 少年儿童研究:也就是说,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产生悲观的重要来源?11马丁·塞利格曼:部分是这样的。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灵防护方式,这种方式具有

7、巨大而毁灭性的后果,包括情绪沮丧、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经过研究,可以更精确地说,悲观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老师或教练那里得来的悲观性的批评、征服和无助的经验。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悲观,希望孩子拥有较好的自尊,但是父母经常会混淆一些事实,比如对于自尊的理解。在与抑郁的成人和儿童一同工作时,我发现抑郁的人有四种问题:行为上被动犹豫且无助;感情上忧愁悲哀;生理上常有饮食睡眠困扰;认知上觉得生活无意义,自己无价值。这些结果同样可以为普通父母提供借鉴,如果孩子觉得忧伤,那属于自尊中的感觉层面

8、,但是孩子觉得自己无价值,那么就反应出他与现实世界交往存在的困难。而我们需要的不是鼓励儿童“感觉满意”,而是教导他们“表现满意”,即不要着重缓解情绪,因为刻意缓和心情沮丧,会使得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帮助孩子逃脱失败的感觉会让孩子更难得到征服感,鼓励廉价的成功,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父母要做的,是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走出无助的情绪,找到快乐。 ABC乐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