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ID:5800209

大小:360.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7-12-25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波市“十一五”农村和农业发展专项规划NIICC-ZX05Q55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六年十二月2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录前言1一、规划背景1(一)“十五”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成就1(二)“十一五”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环境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6(二)发展目标6三、“十一五”主要任务9(一)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布局9(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12(三)拓宽三农增收领域,保障农民收入增长17(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9(五)大力加强公用事业,建设

2、平安和谐农村23四、政策保障措施26(一)加强农业生产要素支撑26(二)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27(三)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28(四)完善农业农村保障体系28附表: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6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始终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村落向社会主义新社区转变、传统农

3、民向现代农民转变,构建平安和谐农村。力争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部署,在《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框架下,立足于市农业、水利、林业、海洋、环保、气象及农科院等主管部门编制的“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制定了《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为2006~2010年宁波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性。一、规划背景(一)“十五”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五”时期,宁波是长江三角洲最具活力城市之一,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到2005年,全市农村工农业

4、总产值超过436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7.4亿元,而2000年则为148.4亿元,平均年增近8%。6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宁波所属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人均GDP突破39000元。“十五”期间,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农投入50多亿元、预算外支农投入20多亿元;2005年,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农投入14.8亿元,比2000年的5.5亿元年均增33.8%。1.综合能力稳步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形成蔬菜、榨菜、蔺草、竹笋、茶叶、水果、花卉、名优水产品、生猪、禽蛋等十大主导产业。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例

5、由2000年的48.2:3.1:13.8:34.9调整为2005年的43.9:2.6:15.9:36.3(*另外,农林牧渔服务业占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07.40亿元,比2000年增加59.03亿元,增长39.79%。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油菜良种达到95%以上。高效经济作物快速发展,2005年粮经面积比为43.7:56.3,经济作物比2000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到18.41%,比2000年下降了12.59个百分点。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约45万人。2.产业经营有力推进

6、,外向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底,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92家,产值超过亿元的有45家。龙头企业共联结农户83.57万户,形成主要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品牌47个。到2005年,全市出口龙头企业和农业“三资”企业达544家,农产品、初加工品出口额达5亿美元,农业外向度为54%。3.农业技术科技先行,绿色安全形成共识6宁波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市加快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十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期间的55%提高到62%以上,全市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了80%。组建起市、县两级农

7、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36个,面积68万亩(约4.53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到41万吨。4.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条件得到改善到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0元,比2000年增加2741元,扣除价格因素,“十五”年均增长9%。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年为2684.7元,而2005年达到4397元。到2005年,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379座,蓄水量达到16亿立方,累计建成标准海塘440多公里,标准化农田10.78万公顷,河道疏浚整治6000多

8、公里。农业机械化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拓展,翻耕、排灌、收获等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5。设施农业显著发展,气象观测、预报预警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