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

ID:58009758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7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_第1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_第2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_第3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_第4页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中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的重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双导师队伍建设与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环节;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17-02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职业分化程

2、度日益提高,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需求显著。教育部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预计至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的重点。目前,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育比较完善,但实践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环节中仍存在着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诸多因

3、素。本文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通过深化改革,以期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一、教学环节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未能体现职业性学术学位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专业学位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定位。目前,专业学位虽然与学术学位在概念上有所区分,但实践培养的规律在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中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而是很大程度简单地移植学术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

4、,课程讲授只是局限于理论的介绍和思路的讲解。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但在实际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仍然存在“偏理论、轻应用”的问题,课程设置实用性不足制约着学生对理论问题的深刻理解,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很难应用于实践过程。2•双导师指导教学作用不彰双导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于改变原来整齐划一、忽略个性发展的单一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⑴双导师各尽其能的教学模式契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大多数高校双导师指导

5、教学名不副实[2],学生名义上是由双导师协调指导,实际上仅仅由校内导师参与培养,由于校内导师大多是一毕业就走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工程实践经验匮乏,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双导师交流平台亟待构建,双方导师很难在教学相关问题上保持有效的沟通,校外导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探讨的时间和质量更加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项目研究等多个环节,双导师协调指导作用有待改善。3.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⑵为图省事,一些高校

6、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仅仅通过上交实习报告的形式由导师象征性验收,实践教学成了空架子。此外,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性质不同,利益导向有异。作为高校,希望实践基地成为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平台,而企业更看重学生实践带来的价值。在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朗,学生实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二、教学环节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对策与建议1.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1)制订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高校可出台专门的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邀请企业相关专家根据学校的需要对课程设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7、,增加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立足高校的实际和具体的学科特点,以此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优势。如江苏科技大学在2012年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中缩减了课内学时数,增加了科研素质训练和实践技能环节,逐步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为主要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强化教学中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工作能力夯实了基础。(2)“师生共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校可基于实践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建立“师生共建”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通过运用团队学习、

8、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理论和实践并融,形成新的蕴涵机制。这种“以生为本,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实际的紧密结合,从而培养研究生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和认识,激发自我认知和创新意识。1.双导师队伍建设与合作(1)增加“走”与“引”的内在动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实践教育,高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从事工程实践。如采用职称评定的方式激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顾问或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等,以此增加校内导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