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

ID:5801362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0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_第1页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_第2页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_第3页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_第4页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_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当今国际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其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甚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加强师德建设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实

2、践者,在人类文明传承、科学知识启蒙、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  3.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学校发展以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德为先。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未来和希望,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新生力量,其师德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3、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总体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政治素质高,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多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也有少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缺乏道德自律意识,出现师德弱化甚至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部分教师的师德观由崇高师德转向底线师德  我国历来重视教师个人的高尚美德,对于师德一直寄予高要求、高标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多元利益模式带来的

4、急于自我确认的心理压力,繁重的教学、科研和深造带来的工作压力,收入、住房、家庭等现实问题带来的生活压力,使得部分青年教师放弃崇高师德,为了职称的晋升、薪酬的提高,只教书、不育人,重科研、轻教学,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师德标准一降再降。这部分人不关心教学的质量,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课堂上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更有少数青年教师难以抵制利益的诱惑,出现漠视责任、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的违德违规行为,甚至放弃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有些教师急功近利,不惜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些教师

5、着装过于暴露;有些教师收受学生礼品、透漏试题等,浮躁之风和功利心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道德危机。  (二)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职业认同感低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特殊在于他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教育科学的探索者、大学生人生导航的启蒙者,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他们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直面社会弊病,但受思想修养、自身阅历、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的选择存

6、在困惑和不确定性。部分青年教师对职业的理解有偏差,缺乏职业认同感,他们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甚至是别无选择的权益之计,而忽略了其所承担的崇高社会使命,在现实生活中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三)缺乏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欠缺  近年来,高校大批量地引进青年教师,不少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登上讲台,他们并非师范类专业出身,也没有经过教师教育的严格训练和助教阶段的全面培养,教学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够,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认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缺乏对教育内容和教

7、学效果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他们甚至简单地把课堂定位为一种职场、把教师定义为一种职业,疏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缺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教育观。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课堂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思想政治的教育,有些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不佳。  (四)高校师德机制的匮乏  现阶段,由于高等学校改革的滞后和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师德建设体系尚不完善,师德建设的实践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在师德建设导向上存在偏差,在教师的培养、聘用、职称评定、考核以及激励机制上更

8、注重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量等显性要素,而关于师德状况等隐性要素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仍存在不足。二是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存在重学生、轻教师的倾向,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发现问题不敢真抓、动硬;在师德考核上,缺乏量化的指标;在教师的培训上,注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略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路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