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

ID:58025739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摘耍】数学丿应用意识是数学素养的重耍表现,是重耍的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要关注的六个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意识提高一、从真实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这种联系,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使其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例

2、如,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先让学生找教室里的数,在四人小组屮说说自己发现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什么和什么同样多。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抓住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组织讨论:是怎样比较出男生比女生多的?有的同学说自己数出班上有14个女生,有20个男生,所以男生比女生多;有的同学说我们班前面都是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桌,而后面都是男生与男生同桌的,所以男生比女生多。从而引出在比较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这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了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时觉得有东西讲,比较起多少来实实在在。在

3、比较中,各种方法也都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提炼出来,通过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问题来自于生活,因而问题的解决便具有了现实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与策略。二、让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探索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课堂数学,必然要重视设计具有问题性或任务性的探索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数学,选择策略,提高数学素养,因为数学应用意识总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体现,不断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同学们汇报自己所带的物品有多少

4、克,再将同学自带的物品按1000克,500克,100克,50克分成四堆,各小组的成员到每堆物品旁选一袋物品掂一掂,感受1000克,500克,100克,50克各有多重,再让同学根据教师发的任务卡用自己的方法去装1000克,500克,100克,50克的物品,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装,并让同桌进行检验,评判。学生每次的检验,比较与评判都是对相应质量的一次具体感知以及观念的进一步确立,学生在经历了1000f克一500克一100克一50克的感知过稈•之后,对相应的质量有了相当具体的观念,我再让学生猜测1克有多重,这时,每一个学生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回答背后,隐含肴丰

5、富的思维策略,估计,比较,猜想,推理等被自觉地应用,猜测的结果与1克的实际质量相当接近便是学习的必然。可见,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问题的解决之上,只有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数学应用能真止贯穿其中。三、努力构建“用数学”的通道。培养学牛数学应用意识的最终目的与最高境界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与解读现实世界,发现数学信息,因此,数学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意义,法则等运用,还在于联想,深化与猜想。例如在《平行线》的应用拓展教学中,教师黑板上出示一幅贴歪了的长方形的画,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将画扶正,并问学生是怎样判断画已经放正了,

6、然后再让同学观察指出画里建筑物屮的平行线,并告诉他们,平行线在各种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常常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这次练习直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拓展了数学的内涵并赋予'市美的意义,它改变了学生头脑中关于平行线总是呈现在平面上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或是笔直的铁路轨道这样简单的表象,拉近了将数学用于生活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将原先的自发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连接,完善了大脑中的认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数学观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在于教师在要引导学生“用”数学,向学生提供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通道,以此促进学生意识的养成。总之

7、,数学应用是从“实际问题f数学模型”和从“数学模型一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以致用和螺旋上升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数学上不断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耍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