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

ID:58026572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_第1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_第2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_第3页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普遍存在着“三重二轻”的问题,即心理负担重、机械记忆负担重和作业负担重,相对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负担轻和实践操作负担轻。在学习方式上过于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视学生为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作业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作业,然而作业的形式仍没脱离那种繁重的、机械的、回忆型笔纸测验式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转变已有的作业方式显得既紧迫又成为一种可能,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而

2、又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初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此,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治教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增强法制意识和能力。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履行学校的法律责任。   (二)遵循规律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教学规律,切实规范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

3、极探索“轻负高效”的途径,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共建和谐原则   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爱学习困难学生和孤残少年、贫困家庭孩子、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增强教育的公信力和亲和力,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教育内外关系。   (四)内涵发展原则   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具体要求   (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范学校作息时间管理   中学生作息时间管理的

4、基本要求是:遵循规律,控制时间,合理安排,禁止延长。   1.学生上午到校时间,每天不得早于7:30;学生下午离校时间,冬(春)季不得晚于17:30,夏(秋)季不得晚于18:00。      2.学生每日在校用于集体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准超过7小时。每天必须保证学生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在校周活动时间总量,严格控制在40课时内。      (二)严格控制学生书面作业量,规范学生作业管理   中学生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总量控制,统筹协调,分类要求,形式多样。   1.严格控制学生实际书面作业总量。班主任要加强同班级任课教师之间的统筹协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5、)要认真把关,根据学科教学、专题教育和学生实际,每天各学科及专题教育课外作业累加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精讲精练,力争做到书面作业当堂完成。关注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提倡布置口头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坚决反对滥订滥用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禁止布置大量机械重复和抄写的作业。中午不得布置午间作业。   3.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与指导。学校要加

6、强对教师布置、批改、讲评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教师应认真履行责任,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将责任转嫁家长。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惩罚学生做作业。   (三)减少学生考试次数,规范考试管理   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要加强对考试的研究、指导和管理。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试与教学、评价、练习的关系,坚决反对以考代教、以考代评、以考代练的错误做法。   严禁滥印滥发试卷、频繁考试。严禁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或张榜公布考试结果。   (四)减少学生竞赛项目,规范学生竞赛管理      1.严格执行竞赛批准制度。凡让学生参加的竞赛活动,都必须经县教育局批准,否则一律禁

7、止参加。   竞赛项目的设置,必须符合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违背素质教育要求、法律关系不明晰、组织管理不规范、集中针对同一对象、以营利为目的5类竞赛活动不予参加;严格控制学科类和义务教育阶段竞赛。    2、严格竞赛组织管理。对于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各年级一律不得组织宣传、不得组织学生参赛、不得以任何名义参与其中。      (五)严禁违规办班、补课,规范分班管理   1.坚持对学生随机分班,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不得以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为依据分班,不分“快慢班”,不办所谓的“

8、重点班”、“火箭班”等;不违规举办实验班、兴趣班、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