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

ID:58031854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8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狼》公开课教案水阜乡第二中学杨媛教材分析:我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那么本文这个故事,其实要学生们通过学习以后思考,考虑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告诉学生们要与恶人敢于斗争的道理。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理解句意、文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8教学重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教学难点:理解句意、文

3、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请学生们讲与”狼”有关的小故事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二、作品简介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三、文本朗读1、给学生时间放声自由读2、老师范读,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3、学生自由读4、学生个别读5、集体读四、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2、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2)五、探究分析8文中讲了一个屠夫与狼的故事,那么作为故事来讲的话,就有开端

4、、发展、、高潮、结局。那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请同学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开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遇狼屠户发现了两狼“缀行”屠户心理担心狼心理窃喜发展: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惧狼从“惧”到“大窘”从害怕叫焦急窘困屠户心理非常害怕狼心理也开始害怕了,不知道怎么对付这个人可是说是很“忐忑”高潮: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5、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杀狼又害怕转为勇猛地反击先下手为强屠户心理转悲为喜感慨万千狼心理聪明反被聪敏误结局: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带着感情集体读全文(老师板书下一环节)六、扩展联系根据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狼(或屠户)。七、课堂小结作者在文中讽刺的狼,其实是邪恶的化身,代表的是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狡诈贪婪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斗争。8板书狼蒲松龄狼屠户开端窃喜惧怕发展忐忑大窘高潮悔恨顿悟结尾羞愧大喜根据文中“”句

6、,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狼(或屠户)。蒲松龄《狼》教学反思“灵活”课堂,引领无限趣味水阜二中杨媛蒲松龄的《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面对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恶人,要勇于斗争、8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此看来,讲解字词,疏通课文必然少不了,还要整理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探究蒲松龄的写作意图,要学的内容实在是不少,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显然有难度。那么,到底应如何教呢?以下是我基于本课教学的反思。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篇课文是七年级的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相比较以前所有的文言文,内容教简单,

7、实词虚词等借助工具书,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如果在课堂上再细讲句意,以及实词虚词等内容的话,那么一节课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从文本的实际出发,疏通文意环节留给学生课前预习,并且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由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点。老师在参与小组活动的同时,进行交流探讨。同样,我这里所说的从实际出发,也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乡村中学,学生人数少,学习基础差,又对文言文词汇的解说等没兴趣的实际,我觉得更要把握一个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效果比教师在讲台上死讲硬喊的实际要强。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