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

ID:58062514

大小:13.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9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孙安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课程改革,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制定本制度。由校长领导,学校教导处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管理范围包括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学工作和所有的教学人员。一、教学工作常规。(一)备课: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深挖教材,把握学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学会学习方法。1、备课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认真备课。2、教师备课必须在熟悉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备课,深钻教材

2、,挖掘教材潜力,充分了解学生,据学情统筹安排单元以及课时的知识重点。3、教师备课必须写出授课教案,教案应包含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三个部分。4、备课要坚持:了解——阅读——深钻——定点——理路。5、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6、教师要求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7、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查阅教师的教学档案以及其它教学环节,通过查看教案和学生调查来落实备课检查。(二)上课:1、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因事需调课者,必须向教导主任请示、批准方可调课。2、保证每节课40

3、分钟的有效上课时间,准时上课,按时下课。3、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4、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不与室外人员交谈。严禁携带手机等影响教学的物品上课;听课教师的手机也不能发出声响,课堂中不接打电话。不做与上本课无关的事情。5、严格要求学生按小学生课堂常规去做,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4、要沉着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处理。对违纪学生不得叫出室外或停课处理;对违纪严重,已不能上课的学生要交值班领导处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侮辱诋毁学生人格的言行。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6、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7、上课采取听课、抽查、督查、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落实。(三)作业与辅导1、布置作业要明确,内容精选,设计精心,分量适当,难易适度,时间控制

5、适当,提高作业的实效性,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形式要讲求多样化,除传统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外,还有自觉预习作业、收集处理信息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动手操作实验作业、探究性作业等。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3、学生的课堂作业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4、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6、,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实行面批。5、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规范、统一。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情况记载(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等)、及时分析原因讲评、查缺补漏。6、课外学习辅导要采取个别小组辅导的方式进行。不得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不得将全班同学留下来加班加点补课。时间不宜太长,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7、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发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

7、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学校、家庭共同辅导孩子进步的合力。(四)评价考核1、课堂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具准备,课堂纪律,活动表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给以指导评定,以口头评价为主,坚持正面评价,多用肯定指导式。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单元练习、竞赛、检测等。3、终结性评价。每学期末组织好期末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做好学期成绩总评、填好小学生操行评语。 (五)教学研究1、教研组必须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填

8、好活动记录,并加强对组员个人教研、教改课题的指导。2、科研组活动要科学、规范,严格按照研究方案操作,带动全校的教研活动,真正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的。3、学校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