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

ID:58062802

大小:1.63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04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_第1页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_第2页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_第3页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_第4页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与医药(1)——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古诗十九首之十三驱车上东门

2、,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之十四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

3、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爱情诗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十九首之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

4、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蒿里行》曹操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战争导致疾疫流行西汉(前202年-9年)、东汉(25年-220年)东汉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政治最不稳定时期。宦官、外戚、士族官僚争斗激烈,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公元184年,爆发36万人的黄巾起义,公元190年,朝廷内部又有“董卓之乱”,政局极不稳定。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5、,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当时有一首民谣说:“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崔寔《政论》)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誓死反抗东汉统治者的决心。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古代中国瘟疫暴发高峰期一是东西汉之间至东汉时期(公元1—3世纪);另一是明末至清初(公元16—17世纪)。这两段时期都是处在地理环境的突变时期。气候变迁异常激烈,导至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的失调及震荡,气候遽冷,气温寒冷,造

6、成饥荒。此间一些奇怪的病症、瘟疫就会预想不到地突然出现。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219年(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中原地区流行瘟疫凶猛。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

7、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温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与气候有关等特点,并认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西汉疫病主要集中在文景时期,汉文帝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冬季气候转暖、春季大旱,之后又有水灾发生。造成疫病流行,如大旱之年,蝗灾流行,民众大批死亡。地震、自然灾害导致疫病流行,进而使民众大量毙命。东汉末年,又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大瘟疫时代。关于瘟疫的起源,据说是源自两汉征讨外族的战争。《汉书》中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