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

ID:58063494

大小:988.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04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1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2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3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4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5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6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7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8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9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采场顶板活动规律第一节几个概念第二节有关采场上覆岩层“大结构”的假说第三节直接顶的垮落第四节老顶的断裂形式第五节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第六节老顶断裂后的“砌体梁”结构及其S-R稳定第七节老顶断裂时在岩体内引起的扰动第一节几个概念回采工作面(采场)顶板底板采空区采空区处理方法伪顶直接顶老顶采空区处理方法:(a)刀柱(留煤柱);(b)顶板缓慢下沉法;(c)充填法;(d)全部垮落法根据实测,回采工作面支架所承受的力仅为上覆岩层重量的百分之几。这是因为上覆岩层形成了“大结构”,这种大结构能够承担上覆岩层重量,从而起到对回采工作面的保护作用。第二节有关采场上覆岩层

2、“大结构”的假说拱脚(支撑点)在采空区内已垮落的矸石上或采空区充填体上。在前后拱脚间形成了一个减压区,回采工作面的支架只承受压力拱内岩石的重量。一、压力拱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一个前拱脚(支撑点)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后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顶板可视为一端固定于煤壁前方岩体内,另一端处于悬伸状态的梁,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受到已垮落岩石的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周期来压。二、悬臂梁假说律的水平挤压力的联系,从而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环节的铰链。该假说认为,工作面支架存在两种工作状态:给定载荷状态;给定变形状态

3、。三、铰接岩块假说此假说认为,采场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裂隙带,二者的差别在于,裂隙带岩块间存在有规此假说认为,在采场周围存在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和采动影响区,并随工作面推进而向前移动。采动岩体形成各种裂隙,从而形成假塑性梁。四、预成裂隙假说“砌体梁”结构是基于采动岩体移动的如下特征而提出的:五、砌体梁假说采动上覆岩层的岩体结构的骨架是覆岩中的坚硬岩层,可将上覆岩层划分为若干组,每组以坚硬岩层为底层,其上部的软弱岩层可视为直接作用于骨架上的载荷,同时也是更上层坚硬岩层与下部骨架联结的垫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上方坚硬岩层在裂缝带内将断裂成排列整齐的岩块

4、,岩块间将受水平推力作用而形成铰接关系。岩层移动曲线的形态经实测呈开始为下凹、而后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渐恢复水平状态的过程,由此决定了断裂岩块间铰接点的位置。若曲线下凹,则铰接点位置在岩块断裂面的偏下部;反之,则在偏上部。如果在回采空间以及邻近的采空区上方出现明显的离层区,说明该区内断裂的岩块可以形成悬露结构。3.由于垫层传递剪切力的能力较弱,因而两层骨架间的联结能用可缩性支杆代替。4.当骨架层的断裂岩块回转恢复到近水平位置时,岩块间的剪切力趋近于零,此时的铰接关系可转化为水平连杆联结关系。最上层为表土冲积层,可将其视为均布载荷作用于岩体结构上,而骨架层各岩块

5、上的载荷将随垫层的压实程度而变化。传递岩梁假说传递岩梁假说于1978年由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教授根据现场实测资料提出的。该假说首先与众不同地建立了直接顶与老顶两个基本概念。 直接顶:在采空区已经冒落的岩层总和,由于它们不能长久地保持向煤壁前方传递力的联系,因此其作用力必须由支架全部承担 老顶:由邻近采场的一部分传递岩梁组成,该部分岩梁的运动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的影响。老顶岩梁的结构采用了“传递岩梁”的概念,它包括下列含义:a)该岩梁是由同时运动(或近似于同时运动)因而对矿压显现同时有明显影响的岩层组合而成。b)该岩梁在采场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在相对稳定阶段,还

6、是进入显著运动的阶段,都能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始终保持传递力的联系,从而能将其作用力传递到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之上。由于采场不断推进,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宋振骐教授建议研究的重点不仅是某一时刻瞬间值的大小,而是矿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与上覆岩层运动的关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则能通过矿压显现推测上覆岩层的运动,预测采场来压的时刻和强度,解决开采设计,生产管理等问题。第三节直接顶的垮落2、直接顶初次垮落距1、直接顶初次垮落3、直接顶垮落后的碎胀特性形成充满采空区所需直接顶厚度为:4、直接顶初次垮落前的离层直接顶最大扰度 老顶最大扰

7、度 不离层条件4、直接顶初次垮落前的离层粗略地讲,当直接顶厚度小于或等于老顶厚度时,均易于形成直接顶与老顶间离层。为了防止直接顶因离层产生推跨事故必须保证支架具有一定的初撑力:第四节老顶的断裂形式一、老顶的梁式断裂老顶两端固支梁受力分析二、老顶的板破断一般老顶岩层可视为薄板,按薄板的Marcus简算法对板的破断进行分析。老顶板的竖o-x型破断老顶板的横O-X型破断第五节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两端固支梁极限跨距: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称为初次断裂步距。按材料力学方法可求得老顶梁式断裂步距。一、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岩梁上任意点的应力分析两端固支梁极限跨距:按

8、抗拉强度:按抗剪强度:两端简支梁极限跨距:按抗拉强度:举例:设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