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

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

ID:58065259

大小:238.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1

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_第1页
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_第2页
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萐父先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67卷第1期化处境的判断密切关联的,他试图以和合多元的开放心态来作中国文化的再思考。于是,他也努力以此观念来重新解读和组织对中国哲学,包括中国佛学思想在内的一些重要观念,从而有意识地掘发其中具有思想启蒙性质的思想元素。从他此时期所著有关易庸之学、道家隐者与思想异端以及道家风骨等论来看,都鲜明地贯彻了新的批判与启蒙的思想主题。先生的哲学史著作是史亦是论,是传统的亦是当代的。他同样赋予他的佛学史论以这样一种启蒙主义的思想性质,如果不明于此,我们就无法深刻领会先生哲学史论述背后的微言大义。我与先生

2、第一次深入谈论学问与人生问题是在1990年的夏天,记得先生当时的处境与身体都很不好,却仍然非常认真地要求我这个刚入师们的后学谨守“德业双修、学思并重、史论结合、中西对比、古今贯通”的二十字箴言。特别让我当时印象深刻的是,先生要求我不断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视域,告诫我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先生对弟子们的期许成为我调整Ih己治学方式的动力之一,虽然我们现在哪怕对治一个很小的问题都需要面对浩瀚的专业材料,很难竭泽而渔地穷尽一切。而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先生的教诲逐渐让我在治学中养成一种态度与习惯,即尽量在研究过程中去消化古

3、今中外的相关成果,而不要闭门造车、鼠目寸光。个人与佛学研究的结缘,是在我博士二年级时,先生要求我协助其完成点校注释《大乘起信论》。此前,我在硕士期间已经学习过吕潋先生关于中、印佛学史的讲义,对佛学初有接触与了解。先生对疏解经典的要求很高,希望我对所疏经典中的每个字义都不能够轻易放过,对原典中的每项重要概念都要皆知源流。在先生的督促下,我不仅对流传的《起信论》版本作了一些调查,对古来各家《起信论》疏也要有较为系统的解读,后来居然以此为主题完成了博士论文。现在看来,2O多年前的那部博士论文限于当时的条件而在材料、方法上都颇

4、显粗陋,但是一直到今天,我对中国佛学思想史的研究,还离不开当初跟随先生作经典疏解的那段训练。可以说,先生在佛学上的许多具体观点现在对我的治学影响不大,而其治学的开放态度与方式却让我终身受益。诵业易成,风骨难得,先生不仅以其博大的胸怀来平章学术,也以此来教我们做人。先生对我学术事业影响最为深刻的方面在于,如何养成一种思想与学术上独立而又包容的心态。我lh己的佛学研究很久以来都与国内主流颇有不同,这使我经常面对国内佛学界不同的声音与批判,我一直能够坚持独立走自己的路,精神上面与先生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我毕业后每次有路过武汉的

5、机会都会去看看先生,每次谈话中,他最关心的还是我的学问。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与感动的是,他身体不好,有时读书都成问题,却还一直关注甚至阅读弟子的研究成果。对我这样有些异类的学术方式,先生不仅没有责备,还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与鼓励。他经常用禅门中说的“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来鞭策我走出自己的学术道路,不要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我在先生身上看到了真正老一代学人的风范与修养。他自己在学术与文化的理想上追求殊途百虑,异以贞同,也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以这样达观的生命原则来面对和欣赏弟子们各自不同的学术成长与发展。先生不仅引领

6、我走进佛学,更重要的是,他为学与为人的境界风范留给我永恒的精神遗产。九转丹成道者言——缅怀恩师萧蓬父先生李大华转眼间,萧先生仙逝四年多了。在那之前,我回武汉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的会议时去看望他,知道他有时还下点围棋,我当即许诺,以后每年回去陪他下棋,没想到竟无法兑现了。从那以后,无时不在想念他,然而,却不曾写过任何有关他的文字,直接的原因是有关先生的文字并不好写。先生的文章素来诗郭齐勇等:萧蓬父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教学方法管窥哲并重,情理兼达,学风精思凝重,文风却行云流水,这既表明他的才高,又表明他的实行,因为情的表达总是作者

7、身心的倾注。可是,情最伤人。这也是我不愿触及的私心。但根友兄嘱我为先生写点纪念的文字,自知这是难辞之责。我想,先生是大家,学通古今中西,在中国哲学领域,他也贯通儒、道、佛、易,从学弟子中,依各自所好皆有所开通,于是会形成如此的格局,从事于儒者说先生是儒家,从事于道者说先生是道家,从事于佛者说先生是佛家,从事于易者可说先生是易家,又可有人说先生是启蒙家,这可以说是先生学术的复杂与泛滥,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先生是一个道家。这么说不是要为道家抢山头,而是为要确切地道出他的学术价值倾向与心意所往。记得许多年前,与学长齐勇兄谈起

8、先生的时候,他说道:萧先生在思想倾向上是道家,在为人上他是一个儒家。我想这么说大概是实情,这或许是他的生活经历与个性修养造就了如此的格局。说他是儒家,不仅因为他为人的信义、德性的修养以及伦理规范的讲求,更因为他对中国人现实处境的倾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心,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参与。而要说他是道家,则又是由于他对历史与现实的哲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