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

ID:58072926

大小:262.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9-05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_第1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_第2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_第3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_第4页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 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马智龙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危险程度分类主要依据:1、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等级越高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人群已有免疫水平、密度和流动、媒界、环境卫生水平3、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卫生措施、传染源和媒界的控制4、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国内外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比较: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3、WH

2、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凤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Ⅰ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

3、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Ⅲ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闰原微生物。Ⅰ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Ⅱ级(个体危害中等,群体危害低)病原微生物

4、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风险有限Ⅲ级(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低)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它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5、。Ⅳ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Ⅳ级(个体和群体危害均高)病原微生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颁布时间:2006年1月11日核心内容:对于常见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的常见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指导各单位涉及人

6、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2、国内外常见的传染病病原3、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4、国际上已宣布消灭的传染病病原其中:病毒160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155类,真菌59类,朊病毒(prion)6种有关病毒的说明所涉及的病毒的操作级别主要指野生型病原微生物,重组体另加说明一、实验室活动的划分:1、病毒培养:2、动物感

7、染实验:3、未经感染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4、灭活材料的操作5、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有关病毒的说明二、运输包装分类:依据: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分为A、B二类,A类B类联合国编号UN2814(动物UN2900)UN3373注:1、对于A类感染性物质,若表中未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则包括涉及病毒的所有材料;对于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的A类感染性物质,则病毒培养物按UN2814包装,其他标本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2、凡标明B类的病毒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

8、3要求包装和空运有关病毒的说明三、有关事项的说明:1、一般情况下对现场和临床的未知样本检测应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的实验室进行,若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病原体,应在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开展工作。2、《名录》中未列出的病毒和实验活动,由各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名录》已列出的病毒,在实施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评估,提高防护水平和级别。3、Prion为特殊病原体,对其单独列出。4、人类病毒的重组体的使用。5、脊髓灰质炎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